一纸牵半情 朝见暮思深
——马亚荣老师山水及花鸟画赏析
淑曼
春天是萌动的季节,河提上的桃花开了,杏花黄了,莺歌燕舞,姹紫嫣红。看在画家的眼里,顿感春思萌动 。
马亚荣老师
近距离赏析画家马亚荣老师的山水及花鸟画,感觉眼前的生活不止是生存,而是生活了。更因为他所从事的教师职业的高尚与美好,这种美好潜移默化在他心里生根发芽。变成他对绘画不同题材的要求,构成芸芸众生中的他,独一无二的个性。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不同的人演绎着不同的人生,忆起懵懂少年时就在父亲的身边涂涂抹抹,粗学素描,少时的心领神会:“因着遵循善观者,心融神恰;子弟者,大人之胚胎;”伏久者飞必高。在正当好年华的年龄,考取了西北师范大学国画系。自此系统深入学习和研究,为他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及画家,殷实了绘画的功底。与笔墨纸砚结拜为最好的兄弟。
联想到《二十四诗品》论风格里贯穿着以上这种艺术好尚。如“雄浑”中的“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含蓄”中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形容”中的“离形得似,庶几其人”等等。自然,他的山水得益于对黄宾虹的经年的研习,花鸟得益于任伯年、吴昌硕等大师的画风中吸取营养。自此艺高于术,更上层楼成为他创作的特色。
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着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着笔不宜一味熟,称心还常三分生。”世上本无完满事,七分满三分生方能不断进取。在他所绘《麦积秋韵》作品里,明显看出有早年“白宾虹”的技法,以干笔淡墨、疏淡清逸;虚实、繁简、疏密的、典雅、洗练、显示了东方艺术语言与画面的“内儒处道”而隐喻的内涵;在《霜积秋山万树红》这幅作品,以独特的艺术手法,营造出这样的意境:山高林密、云气氤氲的幽谷,传来樵子悠然的歌声,空谷回声愈显山林的幽深。水声若隐若现,悬泉瀑布由远及近,或幽咽婉转,或飞流激湍。徜徉其间的逸士神飞志扬,疏放豪迈。更是不难鉴赏到纵横奇峭之趣,所谓笔道的遒劲有力,行笔谨严,呈现出急风骤雨般的意气,“黑、密、厚、重”的画风。
可以讲没有诗人画家的情怀,那就无此境可为。再赏析他的花鸟,美的有一种天生的吸引力,会感发于画家的心不俗,人即不俗,那一种骨子里脱俗的情怀,眉眼满是温情,心中尽怀热忱。《夏雨初霁》、《连年有余》、《三多图》、《松鹤延年》等作品,如《鸳鸯喜荷》作品里,寥寥数景勾画出鸳鸯依依眷恋、在淡淡的晨雾中紧紧相随,此情此景,唤起我们多少美好的向往,多少幸福的憧憬,正是“得成比目何辞死,愿做鸳鸯不羡仙”。
山水、花鸟在远方,世象百味在近处,不同的人有不的眼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境;若以诗意般的心境放逐,便是一种薄风淡茶的悠然自得。所以画家所绘的一竹一人一画境,一念一品能修心,乃实有其它。人生的玄机,本是难以捉摸。只好但求尽力而为,问心无愧。
马亚荣老师作品
马亚荣老师作品
马亚荣老师作品
马亚荣老师作品
马亚荣老师作品
马亚荣老师作品
马亚荣老师作品
马亚荣老师作品
马亚荣老师作品
马亚荣老师作品
马亚荣老师近照
(本文作者:淑曼)
【特约撰稿人】淑曼,现为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天水市作协理事。她擅长散文创作,著有《淑曼爱情诗文选》、《絮语微言——淑曼诗文小说选》、《此情依依——淑曼诗文小说选》、《荆棘刺我心——淑曼诗歌散文集》、《永远的邂逅——淑曼散文集》、《我若再来——淑曼精选散文集》等。
(注:本文为原创授权作品,未经本平台许可,任何形式的转载均不合法)
举报/反馈

天水新时空

2494获赞 505粉丝
弘扬地方文化,彰显地域魅力!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