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陇右文摘 > 史料评说
甘谷古坡草原:曾漫过猎猎秦风仍葆有脉脉情韵

时间:2014-09-28 09:30:50  来源:兰州晨报  作者:刘小雷  浏览量: ; 字体设置:
热点导读: 甘谷古坡草原:曾漫过猎猎秦风仍葆有脉脉情韵  文/图本报记者刘小雷  美丽的古坡草原  逍遥于绿叶黄花之上  温顺的马群仍保留着河曲马的神骏  古坡位于天水市甘谷

  白牦牛也在古坡安了家

  石鼓山上神秘的“石鼓”

  新雨后略显浑浊的耤河水

  石鼓山顶完全成了高山草甸

  绿色的屏风隔绝了尘世,恍若到了故乡陇南

  张平一见我们,就报上了一组数字:古坡乡位于天水市甘谷县东南部,耤河上游,与天水的关子镇接壤,距甘谷县城28公里,总面积132.8平方公里。耤河在这里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古坡河,东西横贯古坡全境。古坡河两边广泛分布着高山草甸,占了全乡总面积的34.2%,那可就是14万亩的天然牧场。

  出了乡政府,我们驱车沿着古坡河的清流向西北方向行进,一路听见了溪涧的欢歌,两边的青山排闼而来,像是绿色的屏风隔绝了尘世,恍若到故乡陇南。也难怪我有这个错觉,细细算来,古坡乡所在的山区系秦岭山脉之余脉的西延,而秦岭的北部不正是和陇中黄土高原相接吗?

  按照史书的记载,古时的甘谷渭河流域,特别是南部山区山大谷深,自古森林茂密。《汉书·地理志》载:“天水、陇西山多林木,民以板为屋。”明给事赵廷瑞《过伏羌》诗云:“小市人家罗板屋,流沙驿道达瑶京。”

  我问张平,古坡除了天然牧场之外,有没有人文的色彩。他说多了去了!那咱们先去石鼓山吧,它的大名很早就记载在郦道元的《水经注》里。

  采访车沿着简易的土路向一条逼仄的山沟深处开去,张平一路上向我们指点着山沟缓坡上种植的古坡特色的农作物蚕豆、燕麦。

  山沟的尽头是一座四五户人家的小山村——二爷池。我问一位姓蒲的村民,这个奇怪的村名是怎么来的。他说,在村后石鼓山的山腰上,有一眼神泉,由两脉地下水汇集而成,每一脉水都有一个龙王爷,人们就把这眼泉叫做“二爷池”,时间长了,这个村子也就叫这名了。听说我们要去石鼓山,他就叫自己12岁的儿子蒲小冬给我们领路。

  张平对石鼓山的来历信手拈来,他说渭河东流到甘谷境内后,按照《水经注》的记载,“黑水峡至岑峡,南北十一水注之”。“次东有衣谷水,并南出朱圉山,山在梧中聚,有石鼓不击自鸣,鸣则兵起。汉成帝鸿嘉三年,天水冀南山有大石自鸣,声隐隐如雷,有顷止,闻于平襄二百四十里,野鸡自鸣。石长丈三尺,广厚略等,在崖勒,去地百余丈,民俗名曰石鼓。石鼓鸣则有兵,是岁广汉黜子攻死囚,盗库兵,略吏民,衣萧衣,自号为仙君,党与谩广,明年冬,伏诛自归者三千余人,信而有徵。”而清代甘谷的文化界名人巩建丰在《伏羌县志》也应和了郦道元的神秘说法:“邑南70里,在深谷中,石形似鼓,隐见无常,相传不击自鸣,鸣则兵起”。

  出了二爷池村,我们沿着山麓的土路向山上攀爬。山麓地带时不时就有泉水露头,泉溪汇集之处,草生植物异常繁茂。在路边我们看到紫云英、映山红和当地人俗称的“半碗花”早已经把半坡变成了鲜花挂毯。而阴坡的白桦树、山白杨、锐齿槲栎的阔叶林枝叶葳蕤,让眼前的山体显得更加富有雕琢的立体感。

  随着海拔的升高,我发现阳坡的树木越来越稀疏,渐渐地,细叶的沙棘一丛丛出现在视线里,再往山顶看风光已然荒寒,除了茵茵的绿草之外,已经不见了树木的痕迹。

  这时,阵阵山风吹来,吹走了身上的汗迹,霎时清爽无边。

  一只蝌蚪模样黑乎乎的小家伙一动不动蜷缩在那里,细细观瞧,它似乎还有四只脚,这是什么怪鱼?

  在犹如鲫鱼背的山脊上的草甸上,有一处石峰突兀地出现在视野里,片片巨石叠加,显得陡峭无比,这难道就是充满神秘色彩的“石鼓”吗?

  在山峰的乱石间,我们听见了悦耳的“叮当叮当”的牛铃声,再一看是十几只吃饱了的黄牛或站或卧,仪态逍遥,正在那里纳凉呢!有一只黝黑的小牛犊甚至调皮地攀到石峰山的最高处,完全是一副楚盼自雄的范儿。

  我寻思着,说峰巅的怪石是石鼓,未若说它像一头卧北朝南的耕牛,蒲小冬说,他们这的人都更愿意把它叫做卧牛山,这也许最切合他们半农半牧的现实生活吧。

  而走到跟前,我们才发现真相,在卧牛的“石颈”之下,确有一巨石,其面圆而平,宛如蒙着一张光滑的老牛皮。

  风是如此的猛烈,石鼓却始终静寂无声。

  张平说,我们站的这里,就是古坡草原的最高处,海拔2716米,而出乡政府往这里来的下石沟门的海拔最低,只有1760米,相对高差1千米,年平均气温只有7.4度,从这一路我们就能发现海拔相对落差和地形对这里的气候植被的影响,一是热量资源的垂直分布明显;二降水量多,年平均降雨量多达六七百毫米;三是光照较少,无霜期短,只有90到140天。所以就是在盛夏时节,古坡的地界也会透露出一丝一缕的清凉意味。

  在石鼓的正南方,我们看到更大的畜群。在披散着一身长毛的黑牦牛中间,还有六七匹马儿混杂其中,母马疼爱地用头颈轻轻触碰着身边的小马驹,让我莞尔一笑,原来耳鬓厮磨这个成语的真相原来是深沉的母爱啊。正在我感慨的时候,几只羊儿也不知从哪儿钻出来,傻乎乎地跑到牦牛群里出神。看我们走近,它们一阵骚动,“咴咴儿——咩咩儿——哞哞”,我听到世间最好听的牧歌的旋律。

  从这里往远处看,便是秦州界了,从近处的关子镇到西口镇都进入到我们的视野,张平说,到晚上,站在这儿,还能看到天水市阑珊的灯火……

  但我想,那个时候,我们多半会被流淌在草甸上如水的月光所吸引。

  下山走到半山腰的时候,给我们带路的蒲小冬说:“叔叔,你们先走,我抓条鱼去!”十几分钟后,他又蹦蹦跳跳地回到我们的队列里。他让我们看他的战利品。在一枚被卷起的树叶上,一只蝌蚪模样黑乎乎的小家伙一动不动地蜷缩在那里,细细观瞧,它似乎还有四只脚,这是什么怪鱼啊?

  忽然,我脑袋里一个闪念突然炸起,“大鲵”,赶紧问小冬,小冬说它就是娃娃鱼。在我们的劝说下,小冬同学把它又放归到水潭中,它一摇尾巴,在乱石间翕忽不见。

  能在石鼓山看到大鲵这种珍稀的国家二级水生保护动物让记者非常欣喜,这说明石鼓山保持着完好的生态系统。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 匿名发表
合作:天水天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 | 甘公网安备 62050202000148号|
Copyright © 2005 - 2010 Tianshuixinshikong. All Rights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