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古巷:务农巷(图文)

2010-12-16 来源: 浏览量: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巷道牌子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务农巷东巷口
 

 我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祖辈世代以务农为业。若不是十三年前中考时成绩还行,那现在十有八九仍在务农。因此,当我在寄居的这座城市见到“务农巷”的时候,便觉得格外亲切。想着仍在老家务农的父亲母亲,不禁让人心头一热。
  务农巷是育生巷里的一条巷道。如果说,解放路算是大江大河,育生巷算是一级支流的话,那务农巷至少应该是二级支流了。民间时期,天水的巷道有130多条,2000年前后,仍有七八十条之多。这些巷道,大多为南北走向,与两山夹一河的天水城内东西走向的主干道构成了众多的“井”字形交通网络。但务农巷却是个例外,它从育生巷的中间向西直插进去,然后顺着古民居院落的狭隙,象一根没拉直的绳子一般,曲曲折折的拐来拐去,又分出众多的枝杈,走进西关的深处。而主巷道最后则向北一拐,又出解放路了。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很不规整的“L”形。
  那天风轻云淡,天气很好。午后的阳光洒落在西关民居群落的上空,悠长的务农巷巷道便深深地陷在巨大的阴影里,让人有了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小巷有两米来宽,少了熙熙攘攘的人群,没有车辆往来穿梭,偶尔有人进去,手里则是家常的用物,步伐从容而闲适。两侧的墙面很旧,斑驳陆离,墙头甚至有干枯的蒿草纤细而瘦若的身影。每隔一段,两侧就会有老式大门。门大都开着,站在巷道里,就能看到直对的照壁和里面的二门。漫步在这样的巷道,没有楼梯道抬阶而上,看不到紧闭的防盗门冷淡的面孔,面前的情景便有些恍惚,那不是乡下老家的格局与情景吗?也许这正是务农巷的魅力,它能把你从车水马龙的都市大街立马带到静谧的田园乡村,让你在时间的深处感受这座城市的背景,感受农业文明和农耕文化与现代社会的一脉相承。在这样的老巷漫步,就会使人想起“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的话来。
  如果说务农巷仅仅凭借着浓郁的古巷风貌营造了一种类似田园乡土的情境的话,那就把务农巷看的过于简单了。1600多年前,在进去这条巷道的人群中,有一位仪容秀丽、才思机敏的女子。她叫苏蕙,字若兰,生于东晋前秦时期,陕西武功人。她出身诗书世家,十六岁嫁给秦州刺史窦滔,就住在务农巷的刺史官宅里。这对如胶似漆的夫妻,给今天的天水人民留下了不同版本的故事。有的说窦滔对这位花容月貌、聪颖过人、深通文墨、善刺能乡的妻子,爱若珍宝,夫妻相悦,如鱼得水。后来苻坚攻占秦州,闻知窦滔声誉极高,仍委其为刺史,但他的几个同僚却诬告窦滔与东晋藕断丝连,有结派谋反之意。苻坚便将他贬为庶人,发配到沙州(今敦煌)以西服苦役。另一个版本是:窦滔在与苏蕙生活几年后,移情于宠姬赵阳台。该女能歌善舞,美丽动人,窦常与她在别处居住。苏蕙知道后,责打了赵阳台。赵怀恨在心,在窦面前专进谗言,窦便对苏蕙日渐疏远。苏蕙二十一岁时,苻坚派窦滔镇守襄阳,苏蕙忿其夫薄情寡义,不与同行,窦便携赵阳台赴任。两个版本的故事造成的结局是相同的,夫妻离别后,苏蕙苦等数年,杳无音讯。苏蕙日夜泪掩星眼,紧皱娥眉,最后将沉积于心头的无限思念和无比忿恨,用五彩丝线在八寸见方的锦帕上织就了一幅回文诗,并起名为《苏氏蕙若兰织锦回文璇玑图》。两个版本的故事又略有不同了,前者是锦帕传到长安被秦王看到,感动之下查清了谋反之事真相,赦免了窦滔,官复原职,日后夫妻更加恩爱,白头到老;后者呢,苏蕙派人将锦帕送到襄阳,窦滔读后,悔恨交加,便把赵阳台送回关中老家,亲自备车马将苏蕙接到襄阳,也是恩爱如初,白头偕老。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