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天水“古秦州小八景”之西五台山探访(图文)

2012-03-09 来源: 浏览量:

  西五台山探访

  文图/白尚礼

1317023126490.jpg

1317023126491.jpg

  天下名山大川多矣,以“五台山”命名者,更是不胜枚举。提起五台山,或许人们会想起两座久负盛名的五台山,一座是雄踞中国佛教名山之首、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的山西忻州五台山,一座是号称“京东第一山”的天津蓟县东五台山。

  孰知,在甘肃天水境内也有以“五台山”命名的山峰,并且一出现就有三座,此处我要提及的便是西五台,虽说其名不见经传,但却是附近群众心目中的圣地。西五台山位于秦州区藉口镇(原铁炉乡)芦子湾与朱家庙两村的交汇处,是当地有名的一处道教文化圣地,与玉泉镇县家路北山的北五台、麦积区曹家埂南山的南五台同为“古秦州小八景”之列,在传承秦州民俗文化、凝聚一方百姓、教化民心向善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农历三月二十四日,恰逢西五台举行盛大的文化庙会,当地群众敬香酬神,人流如潮,热闹非凡。据当地老人介绍,藉口镇五台山是始建于明朝的一处道教文化场所,从古至今一直有庙,经过当地民众不断扩建,逐渐形成一定的规模。可惜的是,由于建筑保护不当,并经过多次地震损毁,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五台山在“文革”中被作为“四旧”拆除毁殆,曾记载西五台山历史沿革的石碑及通体铸满铭文的大钟也不翼而飞,使得对西五台山的历史考证变得模糊不清,但周边秦岭、杨家寺和原铁炉乡的广大群众对西五台山的感情一直延存着,于1992年集资修建了一间殿宇。时隔19载,当地乡邑贤达、志士仁人顺应民意,于2010年重启西五台山建设工程,现重建殿宇八间、山门一座,重塑神像19尊,并对上山的道路进行了拓宽,对山体进行了绿化,楼台重建,殿宇修葺,千年古观再彰古韵,使五台山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如今的西五台山经过两次重建,已经初具规模。亭台楼阁依山而建,雕栋画廊,绿树掩映,初步形成上、下两处殿宇建筑群。沿着通往山顶的大道前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大耸立的山门,山名“五台山”三个大字是由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亲笔题写的,全国著名书法家沈鹏先生还为西五台山题写了“钟灵毓秀”匾额,字迹苍劲有力、古朴端庄,显得大气磅礴、熠熠生辉。进入山门便是第一处殿宇群,已建成厢房六间、庙宇一间,供奉观音菩萨(当地人又叫“磨针婆”)。沿着第一处殿宇群的陡峭踏步拾级而上,便来到第二处殿宇群,也是西五台山的主殿宇建筑群,呈四合院形式,由东、南、西、北四座殿宇组成,正殿三间,坐南朝北,供奉无量祖师,左侧的一间庙房供奉三宵娘娘,右偏殿供奉三元三品,与正殿相对的三间殿宇主体梁柱已架起,目前正在建造中。整个建筑群起脊瓦兽,廊檐钩翘,巍峨壮观,门框木雕线条精雕细刻、美观大方。殿前香烟缭绕,庄严肃穆,正偏殿前后,古槐参天,杏花飘香,不久将会成为秦州又一处名胜景观和旅游胜地。

  在殿宇建筑的中心生长着一株树干虬枝盘曲、枝叶郁郁葱葱、花蕾含苞待放的紫丁香,当地人亲切地称它为“龙柏”,现被当地林业主管部门确定为文物树,受国家法律保护,使得西五台山充满了灵气与活力。据秦州区古树名木管委会测量,此株紫丁香树龄已有600多年,据此推算,应该栽植于五台山初建时期(明朝永乐年间)。丁香本为灌木,俗名龙柏,在天水范围内分布较广,是庭院绿化的首选树种,花开之际,丁香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令人陶醉,10米之内即可闻到,但在海拔1900多米的高山之巅,历经600余年的风霜雪雨、沧桑巨变,顽强地长成乔木状,至今枝叶繁茂,生长旺盛,在天水算是奇迹,在全国也实属罕见。

  在当地,至今还流传着磨针爷曾点化无量祖师的故事。传说,无量祖师当年曾在西五台山修行,祖师爷本是皇室子弟,他经过九世修行,仍不能修成正果,登上帝位,便有点心灰意冷,逐渐放纵自己。一天,他又下山去游玩,在路边看见一位老婆婆拿着一根胳膊粗的铁棒在磨刀石上不停地磨,他不明白老婆婆磨铁棒有何用,好奇地上前询问,老婆婆说她有个女儿要出嫁了,临行还缺一根绣花针,我要将这根铁棒磨成绣花针,送给即将出嫁的女儿,方便她以后做针线。祖师爷一听,感到很可笑,就说:“这么粗的一根铁棒,何时才能磨成绣花针,这不是浪费时间吗?”老婆婆说:“铁棒磨筘针,功到自然成。”说完便不见了踪迹。祖师爷一听,恍然大悟,原来是菩萨点化他要潜心修行。于是,祖师爷立即返回西五台山,静心修行,最终修成正果。这个故事也有不同的版本,据另一位老人讲,无量祖师当年并非在这里修行,而是路经此地,碰见菩萨点化,才返回原处修成正果。也有老人讲,当年点化无量祖师的并非菩萨,而是确有这样一位可怜的婆婆,为了女儿出嫁拿根铁棒磨绣花针,祖师爷碰见了,从中大彻大悟,回心转意,终修成正果。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个传说有多少个版本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从这个传说中,人们悟出了一个做人的道理,启迪后人“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总之,只要你到西五台山,就能明显地感受到这方被西五台山文化熏陶的村庄,民风是多么的淳朴厚道,民众是多么的诚实善良,对生活时刻充满了感悟、激情和创造。千百年来,这里的先辈们在西五台山周围早出晚归,繁衍生息,把根深深地扎在西五台山周围,历经风雨沧桑,依然坚韧顽强,用锲而不舍的精神,创造着自己幸福美好的生活,也创造了当地特有的西五台山民间民俗文化。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