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民间编艺】竹编、柳编、草编

2011-03-08 来源: 浏览量:

    在滩歌农贸市场,一到逢集日,四乡八村的山货便摆满街道:背斗、笸箩、提篮、竹箩、簸箕、竹席、竹筛、扫把等竹木农具应有尽有。这些竹木农具,解放前就畅销省内各地,解放后更是远销河南、河北、陕西、山西、内蒙古、宁夏、青海等省区。随着这些农具的远销,滩歌也声名远播,被誉为“山货之乡。”

    滩歌镇的南部就是茂密的森林,在天然次生林区和林缘区广产竹柳,当地农民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迅速掌握了竹编、柳编手艺。每到农闲时间,就坐在家里,开始编织。竹篾、柳条在他们灵活的手指间跳跃、翻转,不到半天工夫,背斗、笸箩等一件件农具就摆在身边。这些手艺活既是在农闲时抽空搞的副业,也是当地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在编织过程中,有些农民在编织技术上精益求精,渐渐地,他们的产品也成了品牌。如樊家庄的柳编,戴家磨的竹席,王家磨、水峪沟的背斗,黑池殿的木磨远近闻名。

    四门镇三衙村是有名的簸箕生产专业村。三衙村的柳编技艺是唐代由张掖传入。这种技艺代代相传,虽屡有兴衰,但历经千年,传承至今。三衙村80%以上的人都会柳编,年产簸箕、笸箩近10万件,有人还把三衙村的簸箕与白洋淀的芦席相提并论。

    近些年来由于退耕还林,农作物种植面积缩小,竹木农具的需求量也减少。但是有些颇具经济头脑的人,却能根据市场的变化,将目光投入竹柳编工艺品市场,以工艺品取代农具,销路不错。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

Copyright © 2000 - 2020 0938net.com

版权所有 天水新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