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的作家---中国著明作家王若冰
中国著明作家王若冰
王若冰:1962年出生于天水市郊。毕业于原天水师专中文系,现在天水日报社工作。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甘肃文学院特邀评论家。创作以诗歌、散文、文艺评论为主,出版有诗集《巨大的冬天》、文艺评论集《倾听与呈现》、地方历史文化散文集《天籁水影》(与人合著)。并编著有电视连续剧文学剧本《飞将军李广》(与人合著)。曾获甘肃省第三、第四届优秀文学作品奖,甘肃省首届黄河文学奖,《飞天》十年文学奖,中国首届地域诗歌评论奖等。2004年7月—9月完成对横贯中国大陆腹地、绵延1500公里的秦岭山脉文化考察,创作的我国第一部全面反映秦岭历史文化的长篇散文《走进大秦岭———中华民族父亲山探行》,2007年11月已由花城出版社出版。
2004年7月3日,就在新华社以《中国第一位作家全程关注“中华民族父亲山”》为题播发王若冰对秦岭进行全程考察的消息的3天以后,王若冰背囊负笈,从天水齐寿山起步,钻进群山莽莽的西秦岭,开始了孤身一人的秦岭之行。天水的文友深知每年夏秋之交的南秦岭洪灾如猛兽,而且性情耿直的王若冰体质又有些孱弱,大家为他此行的安全忧心忡忡。临行前的那天晚上,为他饯行的朋友个个喝得泪流满面。但秦岭的苍茫与神秘已经深深摄取了情感和灵魂,第二天一早,王若冰毅然走进了丛林莽莽、峰峦叠嶂的茫茫秦岭。
从秦岭北坡麦子泛黄的初夏,到陕南连日艳阳高照的酷暑,再到南阳盆地阴雨连绵的秋天,王若冰昼行夜宿,披星戴月,成天奔走在隐埋在密林深处、峡谷之间、高山顶上的古道、古战场、古村落和历经岁月烟火熊绕的古城、古镇,面对那些至今还遗存着华夏民族童年时期精神烙印的历史遗迹,面对至今还生活在几乎与世隔绝的高山密林里淳朴善良、祖祖辈辈像守护自己的生命一样守护着一座破败的祖庙、一册破烂的几乎无法辨认的家谱的山民,他经常被这片茫茫山岭里还留存的一个民族最本真的精神形态感动得双目含泪。
2004年整整一个夏天,王若冰以总行程6000多公里的里程绕秦岭东西穿行,先后六次南北穿越秦岭主脊,途经甘肃、陕西、四川、湖北、河南五省50余县,考察了100多个乡镇,翻阅了沿途各县县志,搜集了几十公斤的资料。他白天穿行在大山深处,晚上住在乡间客栈或者农户家里,一边整理当天的资料,一边为他供职的《天水日报》开辟的专栏撰写新闻稿件,次日一早,天色未亮,又搭乘早班车赶往下一个目标。从7月3日到9月6日,60个日日夜夜,王若冰每天都在山林河谷之间奔走,汽车、拖拉机、摩托车,他坐遍了所有能够代步的交通工具,实在没有车辆就步行。在去周至老县城的路上,回来时天色已晚,他趴在一辆拉石头的大货车驾驶楼外面翻过秦岭梁;在从山阳去漫川关的高山顶上,两车相对,他坐的长途汽车一只轮胎悬在万丈深渊半空,几乎车毁人亡……
行走让他历经了艰辛,也让他享受了快乐。面对善良的山里人捧上的一杯茶水、手机短信里传来的素不相识者关切的问候,特别是当他确信自己已经触摸到了秦岭沉智伟大的灵魂时,他不仅深深地痴爱上了这座古老神奇的山岭,而且每每投身山林之际便激情飞扬。8月底,在即将完成他这次秦岭之行前,他甚至依依不舍地两次沿蓝关古道再度进入黑龙口,顺西汉高速进入到黑河峡谷,重温体味一路奔走中这座神秘山岭给自己情感、精神和灵魂的震撼。
作为2004年中国诗坛的一个事件,王若冰的秦岭之行引起各媒体广泛关注,国内数十家报刊和网站播发了第一位中国作家考察“中华民族父亲山”的消息。诗人王若冰全程考察秦岭还被《诗家园》等网站评为“2004年中国诗坛十大新闻”。 诗人王若冰的新作《走进大秦岭———中华民族父亲山探行》即将和读者见面。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