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的作家---著名作家、宁夏作协副主席陈继明

2011-05-19 来源: 浏览量:

著名作家、宁夏作协副主席陈继明教授  
   陈继明,男,1963年生,天水市甘谷县大石头村人。1984年毕业于宁夏大学中文系。现任西北第二民族学院中文系教授,宁夏作协副主席。曾是《朔方》杂志编辑和宁夏文联专业作家。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200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主要写小说,也有零星散文和诗歌发表。短篇小说《月光下的几十个白瓶子》获“首届中华文学选刊奖”(1997年)。
   其作品有小说《在毛乌素沙漠南缘》、《骨头》、《举举妈的葬礼》、《一棵树》、《比飞翔更轻》、《一个少女和一束桃花》、《开口说话》、《寂静与芬芳》、《微澜的水》……等名篇,屡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新华文摘》、《中华文学选刊》、《中国文学》(外文版)、《读者》、《短篇小说选刊》等中外刊物转载或评介。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好评。
   陈继明的《骨头》是一篇很有特色的作品,在《骨头》中,一个家族的两代人背负着血海深仇走过了几十年时间。小说写得诚挚、沉郁,我们看着山一般的仇恨怎样压迫人又激励人,人被仇恨追逼着认真、顽强的生活,但吊诡的是正是浩大的生活最终消融了仇恨。
   在小说的最后,人们在阳光下安详地清洗着先人的遗骨,这时已经没有仇恨,只有对生活充满感恩之情的肯定。 
   2000年末,陈继明《一棵树》发表,这个1963年出生的作者借小说讲一位老人与沙漠中一棵老树的故事:“一棵树,一半死了,一半活着!”“信义老人活着的惟一意义,就是保护它。”这样的素朴跃入眼目,叫人没有话说。它短如说话的句子人们已经不再会用。然而惊异不在语言,而是村里的人都在等病入膏肓的老人咽气后将那棵老树砍了给他打棺材,可是老人在咽最后一口气的时候还是醒了过来,说:“我还忙着呢”,于是那树再次躲过了斧头。人树生命相系到如此地步,而这种生死又出自“60年代人”手,是让人惊异之余也深感安慰的。以文学方式说“不”,不是口号,不用概念,其声也微,却以活过来的生护着理想,这个理想大多时候只有两个字:坚持。 
   生活在偏远宁夏的陈继明,只是近来才引起人们的注意。写作之余陈继明,将意味着一种坚忍和沉默。但是,金子总会发光。也许陈继明正因为“寂静”才格外“芬芳”。寂静也是一种力量!《月光下的几十个白瓶子》是篇比较出色的心理现实小说。它把犯罪成因的揭示推向更为广阔的领域而远高于同类题材的小说。无论写农村还是写城市,陈继明的小说都能从中体现与西部文学传统的传承关系。
  读陈继明的小说《节日》时,感到作品遍布沧桑。小说通过龙助妈的生前好友举举妈的意外死亡,道出了龙助妈在生死之间的那种独特感受。在意义的空白处,是生活悖论的一面,这篇小说写的很成熟,显示了陈继明写小说特别是短篇小说的才能。这是一篇用诗意捕捉瞬间的小说,全篇无一句诗,却以大量的生活细节描写和人物心理刻画,把问题指向了终极。
   陈继明的小说人物,大多是平民百姓。他描写他们的生活、命运、离合悲欢,无论对幸福的渴求,还是在苦难前的坚忍,都是一种人生境界。这些小说里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在作者舒缓的语调的叙述下,却有一种非常亲切的平凡生活的魅力。
   陈继明的叙事风格轻松自如,语言文学精致、有灵气。他的小说有诗的神韵,我想这和他从写诗进入文学创作有关吧。可以看出他写作力求摆脱俗套、追求富有美感的表达,这是他作品中总的精神趋向。
   陈继明写农村题材的小说也写城市题材的小说,但在创作心境上却不尽相同。他出生在农村,对童年和少年有刻骨铭心的记忆。他叙述那些发生在农村的故事,极富地方色彩,而西北大地有厚重的历史传统,淳朴的民风民情,深厚的人性,他追求在平凡静默的日常生活中,书写灵魂的美丽和沉重。这些小说所表现的农村人的生活和历史,有作者赋予的浪漫想象,韵味悠长,弥漫在字里行间的是一种温暖的情绪。
   陈继明的《月光下的几十个白瓶子》,从心里学教师内心的一闪念写起,到犯罪事实的形成,这个心理转变过程描写很细致。《在毛乌素沙漠南缘》给我一种生命、生存极其艰难的绝境印象,到最后我发现了一个极具生命力的老人。他写出了一个人学上的健康生命。这样的作品不仅提升了中国小说的艺术价值,也提升了小说的人文价值。我在陈继明等人的身上发现了他们表现美的能力,这不仅是文体上的能力,也是精神上对美的信念。(李洁非,2000年9月14日 《文学报》)
   陈继明最大的特点是在不动声色中写惊心动魄的东西,如《在毛乌素沙漠南缘》,写环境,又写到人,把人性中的恶揭示得淋漓尽致,不著一字,尽得沉重。
   
  
  陈继明主要作品目录
  短篇小说
   月光下的几十个白瓶子 《朔方》(1996年2期)
   寂静与芬芳 《人民文学》(1998年5期)
   城市的雪 《人民文学》(1999年1期)
   青铜 《人民文学》(1999年1期)
   一棵树 《朔方》(2000年11期)
   比飞翔更轻 《创作》(2000年4期)
   在毛乌素沙漠南缘 《朔方》(2000年4期)
   举举妈的葬礼 《十月》(2001年5期)
   骨头 《十月》(2001年5期)
   蹄 《朔方》(2002年7期)
   夜行列车 《山花》(2003年1期)
   玩健身球的老人 《长城》(2004年1期)
   老桥 《上海文学》(2004年4期)
   粉刷工吉祥 《上海文学》(2004年4期)
   
   中篇小说
   山的牙齿 《小说》(1997年1期)
   圆形廊柱 《延河》(1998年8期)
   开口说话 《十月》(2002年6期)
   微澜的水 《中国作家》(2002年5期)
   恐龙 《钟山》(2004年2期)
   
   长篇小说
   途中的爱情 《中国作家》(2003年1期) 漓江出版社(2003年)
   
   长篇随笔
   陈庄的火与土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中短篇小说集
   寂静与芬芳 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
   比飞翔更轻 花山文艺出版社(2002年)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