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天水市古琴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涛(图)
缘定古琴痴心斫琴——记天水市古琴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涛
(秦州区外宣办)在我国,古琴名列四艺之首,有着3000多年渺渺光阴的文化传承史;它不仅是一种演奏乐器,而且有着丰富浑厚的文化内涵和极高的审美价值,古人曾把琴视为修心、修身乃至文人的一种象征。
在天水,“熊氏琴坊”纯手工制作的古琴以其音质松沉苍古、旷远峻洁、泠泠清亮以及品质上乘,在全国古琴业界有口皆碑,被视为难得一求的珍品。
熊尚德是“熊氏琴坊”古琴制作行业的掌门人,张涛,这位“熊氏琴坊”的后继传人,子承父业挑起了古琴制作的大梁,在沿袭、传承、创新方面,阔步走出了一条宽广的“钱景”。
9月21日,记者在秦州区王家磨山水嘉园小区,循着高山流水、余音袅袅和温润冲和的曼妙琴声,来到熊氏古琴制作坊,见到了20多岁,身材颀长,略显单薄的“熊氏琴坊”继承人张涛。
在天水市古琴业界,一提起古琴制作大师熊尚德,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他创造性地改良了制作古琴的关键性部件,改变了古琴的传统制作工艺,由此得到了专家及弹奏人员的肯定和赞扬。
“父亲一辈子热衷于古琴的制作与研究,现在年迈的父亲面对大量订单,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张涛告诉记者,2006年,他在江苏无锡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学习《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年近七旬的父亲劳顿于古琴的制作,心里既辛酸又愧疚。
面对现今就业不容乐观的窘况,他一横心,放弃了学业,回家当起了父亲的帮手,一心摒弃浮躁之心,静气沉心学习起了斫琴这一民间濒临失传的技艺。
其实,张涛自幼受父亲言传身教和耳濡目染中,对斫琴已是熟稔于心,得心应手。但是,要真正成为一名有修养、有情怀和作为的制琴师,还需修炼内功,下一番真功夫去学、去悟、去发掘和深究。
布置淡雅的居室,挂满了一把把形态各异、玲珑剔透、古色古香的古琴。温润光洁似玉的琴面,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历史苍桑感。手抚琴键,一种悠悠思古之情油然而生,幽深空灵的琴音仿佛划破历史长河,令人有种溯流而上的心灵洗礼和熏陶。
“除选材外,制作一把古琴需要300多道工序。”张涛说,制作古琴,工艺复杂考究,其中较复杂的是选材、定形制、铲腹腔、圆琴面、合琴、披麻、刮灰和上漆等工序。选材非常讲究,只有白松、杉木、桐木三种木质才可用,尤以杉木、桐木为主。附件以花犁木、乌木、桃花杏木、红木、楠木、檀木、黄杨木为主。这些木材因日照时间长,材质优良,制作的古琴音质清脆透亮。
天水小陇山林区生长着独有的大木漆,是斫琴上品。制作一把古琴,为了防止变型和皲裂,一般木料要在自然常温、通风透气的地方放置五、六年以后才可使用。在父亲熊尚德多年的悉心指导和传授下,张涛制作古琴手艺大长,他亲手制作的古琴因品质优、琴体不变形等特点,赢得了市场的青睐与肯定。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