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松林先生生平简介(图文)

2017-02-01 来源: 浏览量: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享誉海内外的一代学术宗师,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文艺理论家、诗人、书法家、教育家,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院名誉院长霍松林先生,于2017年2月1日12时50分在西安逝世,享年97岁。

  霍松林先生1921年9月生于甘肃省天水市琥珀乡霍家川村。幼时接受父亲教诲,在家诵读了大量古代经典文献。1933年8月至1937年8月,在天水新阳小学读书。其后在家养病1年。1938年8月至1945年1月,先后在天水中学和天水国立第五中学读书。1945年2月至7月,在天水玉泉小学任六年级国文教员。1945年9月至1949年4月,在国立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读书(先在重庆,后迁回南京),受到汪辟疆、胡小石、朱东润、陈匪石等著名学者的器重,也得到于右任先生的奖掖和帮助。其间因学费困难,曾短期兼任国民大会堂临时职员、铨叙部科员、鲁南中学国文教员。1949年5月至8月,在监察部任科员。1949年9月至1950年5月,应陈匪石先生之邀,在重庆南林学院中文系任教。1950年5月,因思乡思亲,回到甘肃,在天水师范学校执教半年,其间经人介绍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1年2月,应西北大学校长侯外庐先生之聘,赴西北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任教。不久师范学院从西北大学独立,改称西安师范学院,1960年初,西安师范学院与陕西师范学院合并成立陕西师范大学。自此,霍松林先生便在陕西师范大学执教达半个多世纪,历任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副主任、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中文系名誉主任、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学院名誉院长,兼任陕西省政协第六届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委员会委员,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名誉会长,中国杜甫研究会会长、名誉会长,日本明治大学客座教授,香港学术评审局专家顾问,陕西诗词学会会长等职。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霍松林先生是一位杰出的学者。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学殖宏富,领域宽广,学风严谨,思维敏锐,一生笔耕不辍,硕果累累。先后在《文学遗产》等刊物发表论文500余篇,出版的主要论著有《文艺学概论》《诗的形象及其他》《白居易诗译析》《文艺学简论》《〈西厢〉述评》《文艺散论》《唐宋诗文鉴赏举隅》《历代好诗诠评》等30多种,并出版《霍松林选集》(十卷本)600余万字;主编《唐代文学研究年鉴》《万首唐人绝句校注集评》《辞赋大辞典》《中国古代文论名篇详注》《陕西诗歌志》《中国诗论史》等50多种,可谓著作等身。霍先生的学术研究,尤其在唐代文学、文艺理论、诗词鉴赏等领域,贡献卓著,在海内外学术界有重大影响:唐诗研究,乃卓然大家;形象思维的讨论,领风气之先;《唐宋诗文鉴赏举隅》,影响了几代人。作为一代学术宗师,霍先生的论著具有强烈的适应时代、勇于创新的开拓意识,往往独出机杼,别开生面,新见迭出,胜义纷呈,令读者耳目一新,尤以注重“以文传道,以文化人”,至今读来仍给人以启迪和教益。因此霍先生除获得多种单项社科奖外,还于2009年被评为陕西首届社科名家,2010年获陕西“十二五”科学发展思想驱动奖等。学界同仁给予先生“学林泰斗”“一代宗师”“国学大师”等美誉。

  霍松林先生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霍先生有句名言:“我的岗位工作是教学,所谓研究,其实是备课。”在长达7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他教过小学、中学,更长期在大学执教,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过文艺学、中国文法研究、现代诗歌、现代文学、写作、历代诗选、古代文学、古代文论等课程。他认真备课、讲课,批改作业,并精心编写教材,坚持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促科研。他学识渊博,教导有方,教学质量优秀,深受学生好评,在教书育人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尤其是1979年以来,直接指导和培养了20多名硕士和70余名博士,其质量和数量均居国内前列,形成了闻名全国的“霍家军”,其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文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堪称桃李满天下;在长期的治学实践中,他探索和形成了系统的、行之有效的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方法。他强调品学兼优、知能并重和学以致用,着重指点治学门径和治学方法,同时提出在各方面必须达到的严格要求,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研究、去创新,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弟子遍布全国各地,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界的一支生力军。可以说,霍先生为我国高等教育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做出了卓越贡献,立下了汗马功劳。霍松林先生是我校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学两个学科的奠基者,创建了这两个学科的硕士点和古代文学博士点。他在50年代编写的《文艺学概论》,是新中国第一部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文艺思想指导下探索文艺原理和特殊规律的新型文艺理论教材,出版后被各高校普遍使用,产生了广泛影响,为我校乃至全国文艺学学科的建设起到了奠基作用。霍先生作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创建者之一,长时间担任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学院名誉院长等职,以其卓越的领导才能和率先垂范,为陕西师范大学的中国古代文学等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就国家层面的学科建设而言,霍先生多次举办国内、国际学术会议,多次赴全国各地讲学,两度赴日本讲学,为全国学术研究的发展及国际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霍先生曾担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参加学科评议会,评定中文学科的博士生导师和博士学位授权点。任职期满后,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为建立和完善中国学位制度做出贡献的同志”,授予荣誉纪念牌。霍先生是中华诗词学会、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中国杜甫研究会、韩愈研究会、陕西省诗词学会等学术团体的主要发起人,并担任多个国家级以及省级学会的会长与副会长,为全国性的学术研究与学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正因此,他于1989年被评为陕西省优秀教师和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获曾宪梓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2008年成为“改革开放三十年陕西高等教育突出贡献奖”的唯一获奖人,同时还被教育界同仁誉为“关西夫子”“海内儒宗”等。鉴于霍松林先生几十年来为学校发展与建设做出的杰出贡献,2014年学校授予霍松林先生“陕西师范大学杰出贡献奖”,奖励100万元人民币。他随即拿出学校奖励给他的奖金设立了“霍松林国学奖学金”,奖掖后学。霍先生还为众多学子、同人撰写书序,评点推介,扶持提携。

  霍松林先生还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他幼承家学,擅长吟咏,上初中时便发表诗词和文章,多有佳作。霍先生的诗词创作,从一开始就与国家的安危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联。他青少年时期写的抗战作品,如《卢沟桥战歌》《哀平津,哭佟赵二将军》《闻平型关大捷,喜赋》《惊闻南京沦陷,日寇屠城》《八百壮士颂》《喜闻台儿庄大捷》《偕同学跑警报》《欣闻日寇投降》等等,歌颂为国捐躯的将士,谴责日寇的暴行,欢呼抗战的胜利,诗人的心声与民族的精神融为一体,有如一声声振奋人心的号角,令人感奋,催人向上。正因此,1995年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之际,中国作家协会特将先生列于“抗战时期老作家”名单中,颁赠“以笔为枪,投身抗战”的奖牌。其后,每有家国大事,他都形诸篇章,先后创作诗词曲赋1000多篇。香港回归前夕,他应邀创作的大气磅礴的《香港回归赋》,更是振奋人心、脍炙人口,广为传诵。霍先生的诗词创作,独树一帜,引领风气,可谓“一代骚坛唱大风”。他又一再呼吁当前的诗词创作必须求变求新,用新观念、新感情、新语言表现新时代、新现实,率先主张用新声新韵取代旧声旧韵,并用新声新韵创作了《金婚谢妻》和《八十述怀》两组27首七律。《中华诗词》发表的评论和读者来信,公认这两组诗是“新声新韵的奠基之作,在中华诗史上有划时代意义”。2008年,他被中华诗词学会授予“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同时霍松林先生又擅长书法,西安钟楼、兴庆公园沉香亭、大唐芙蓉园西门南门北门,天水南郭寺、麦积山,湖南衡山等全国众多名胜古迹,都有霍松林先生题写的匾额、对联或诗词,并出版有《霍松林诗词集》《霍松林书法集》等。因此,他又赢得了“骚坛盟主”“诗苑大纛”“书界名家”等赞誉。2013年,霍松林先生将自己创作并手书的《香港回归赋》、《陕西师大赋》等百余件书法精品及大批散见于全国各地先生题写的书法艺术作品碑刻拓本捐赠给学校,学校设立了“霍松林艺术馆”,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化育英才。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霍松林先生的学问和功勋令人赞赏,其品德和精神更令人景仰。他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在新的历史时期和长期的教学、科研、工作中身体力行、发扬光大,形成了其大气包举、高标超拔的精神风范。他热爱祖国,心系天下,积极传承祖国优秀文化,时常关心国家的文化建设与社会发展;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尽职尽责,不辞辛劳,不怕艰险,勇挑重担,竭诚奉献;他热爱学术研究和诗文及书法创作,潜心钻研,专心致志,孜孜不倦,一丝不苟,善于探幽抉微、提要钩玄,勇于开拓创新,独辟蹊径;他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耳提面命,言传身教,热忱关怀,尽力扶携;他心胸坦荡,意志坚强,追求正义,困难面前不低头,泰山压顶不弯腰,特别是在“文革”的劫难中,他保持节操,不随波逐流;他活到老,学到老,工作到老,直到90多岁高龄仍每天坚持工作,博览群书,撰著鸿文,指导博士生。先生的这些美德风范,无疑是弟子、后学及知识界广大学人人生征程上的精神路标,是我们应该永远珍存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霍松林先生一生扬葩振藻,绣虎雕龙,滋兰树蕙,教书育人,把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心血都奉献给了祖国的学术事业和教育事业。“所谓大学者,非谓有高楼也,有大师之谓也”,有大师才称得上大学,霍松林先生无疑是当代高等学府德高望重、誉满天下的一位大师,是学术界、教育界“高山仰止”的一面旗帜,是学林泰斗。霍松林先生的逝世,无疑是我校的重大损失,是学术界、教育界的重大损失!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哲人已逝,德范永存。我们悼念霍松林先生,就是要学习先生的经典著述、弘扬先生的优秀品德和高尚精神,使之进一步发扬光大,薪火相传,努力完成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搞好我校的“双一流”建设,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从而把前辈开创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祝曰:

  培育桃李尽平生,为国储材霍家军。

  为时为事诗万卷,高典鸿文遗后昆。

  绣虎雕龙百代苾,扬葩振藻千载芬。

  继往开来吾曹事,建功立业慰忠魂。

  霍松林先生千古!

  2017年2月5日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