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刘俊琪和远古先民的对话(图文)

2018-08-27 来源:天水新时空 浏览量:


 

  佛家说,一切交往,皆因缘分。人与人,人与物,一次偶然的邂逅相逢,一次神差的班荆道故。
  也许是他寓敦煌9年之久,敦煌壁画及大漠长天给他留下难以磨灭的心灵震撼。后又久居麦积山石窟,悉心研究石窟文化,潜心临摹石窟壁画,从此和石结缘;也许是他自创一派泼墨大写意画马法,从而霜啼腾骧,冲出国门,多次在国外办展,曾引起轰动,由马而思,因而也竟如方九皋相马独具识才之慧眼。一位从事石窟文化研究的学者,一位以画马而声名鹊起的画家,20多年来,在工作之余,却如痴如醉,执著不移地收藏起常人不屑一顾的新石器时期的什物来。

 

  他叫刘俊琪、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古代壁画研究临摹领域学者,著名画家。现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美术研究室主任。与石结缘可以从20多年前说起,有次回农村老家探亲,在串门访友时,发现不少村民、孩童竟将数千年前的石器物件,或用作捣碎调味品,或互投嬉戏,破坏得一派狼藉。也许是长期浸润于文化工作的敏感性,油然而生起强烈的责任感,使他浮想联翩:“由于人们的愚昧无知,这些在外国人眼里早已视为珍奇的东西,在这里却弃之若敝屣,长此下去,千百年后,我们面对后人只能仰天悲叹:祖先的新石器你在哪里?!”从那时起,刘俊琪就立下一个心愿: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竭尽全力收藏新石器。

刘俊琪临摹麦积山北周飞天图

  在眼下中国,人们由于金钱利益所趋,对收藏青铜器、瓷器、字画等古玩古董,趋之若鹜,门庭若市,而对收藏非利所图的石器则是“门前冷落车马稀”。刘俊琪先生20多年来,却远赴内蒙、黑龙江,走青海,上山西,下河南,奔河西走廊,跑遍周边地区,不辞辛劳,寻寻觅觅,农舍炕头,商贩家里,旧货市场,地摊隐处等,都是他三番五次光顾的地方。每得一件称心之物,都使他欣喜万分。这些年来,在北京、内蒙、山西等一些旧货市场上,他经常看到日本、韩国、美国等外国人士将一些较为珍贵的新石器购入自己的私囊,而囊中羞涩的他,只能心中隐隐作痛:中国人啊!你何时才能认识到自己的家珍的价值呢?

刘俊琪水墨大写意《气吞山河》

  多年前,他在兰州古玩摊上,发现一件由墨玉打磨成的精致的古钺,长39厘米、宽10多厘米。他几次和卖主讨价,可卖主一张口仍是几万元,最后终因难以割舍,忍痛高价买下。后来他查阅了有关资料,国家某博物馆所收藏的最长的石质古钺才42厘米。无疑他高价收藏的这一玉质古钺是一件希世珍品。收藏界普遍认为"以藏养藏"、才能继续发展、即出售交流发展收藏。然而刘俊琪收藏中国新石器近三十年从未出售一件藏品、即使囊中再羞涩、也尽可能保存中国新石器的完整。在他看来、真正的收藏、其实收藏的是一种文化、一种民族的记忆。把收藏作为一种赚钱的手段或积攒财富是俗界的行为。

(新石器时期烧陶猴头雕塑)

       刘俊琪每次出差回来都像一位深山老农背负着一大包石头,这已习以为常。有年去北京潘家园等古玩市场,一个多星期时间就购得几百斤各式石器。就这次当他在一商贩处以近千元价购得一枚不足10厘米玉针时,因太高兴付钱时不慎将石针落地摔为两截,为此他懊恼不已。尔后他和在北京读书的儿子硬是把这几百斤重的石头箱抬上了火车。回家后因扭伤了腰,治疗休息了几个月。家人埋怨他:“这到底为了什么?”他只是莞尔一笑:“宝贝没有流失,这真值了!”真可谓“此中有真意,问谁能猜得出?”

(刻人首石斧)

  古人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20多年来,新石器的收藏,练就了他一双识货的慧眼,对于形形色色的石器他一眼就能辨来真伪、质地。有次宁夏一古董商神秘地说他家有一箱价值数万元的石器,刘俊琪立即风尘仆仆赶到他家。当刘俊琪指出此货多为作假,并说明来龙去脉后,那商贩只是狡黠地一笑说:“看来你还真是个识货的。”是啊,真识货是需要交学费的。刚起步时,他也曾受骗上当过,每当背回一批石物,或查资料,或找行家,鉴为一堆废石时,他只是报以苦笑:“又上当了。”而对有价值的真货,他却报以极为尊重的态度。有次去乡下,在农民院内发现几件石器,他问是否出售,要多少钱时,那位农民说:“几个破石头,给一二十元拿走算了。”但刘俊琪却认真地说:“这样吧,我每件给你50元。”刘俊琪先生就是这样,他对远古祖先的东西极为敬畏,极为虔诚,他认为“收藏不仅是收藏物的文化价值,而且是要收藏、磨砺人的品格”。

(取火器)

  多年的石器收藏,使他和远古的先祖们似乎形成一种超然的默契。每当得来一件石器他都郑重地贴上标签,注清名称、时间、地点。他认为:真正的好石器,是会传递信息的,当你发现它时,那种气息和灵气会扑面而来,当他手把一件远古先民使用过的石刀石斧等石器、似乎能感受到古人的体温、也似乎能感受到古人的脉搏跳动。这种与古人跨时空的亲密交流常常让他陶醉。笔者曾看见刘俊琪有一个箱子内有数百颗彩绘陶珠。红的、绿的、黑的、宝石蓝的,琳琅满目,色彩绚丽。刘俊琪告诉我:这些陶珠,专业书上多称为“弹丸”,意为射猎之用、他讲这是需要商榷的。据他查阅诸子百家等有关文献资料,认为应该冠名“珠”才是古之本意,而且在远古之时就是价值连城的宝物,古人死后含于口中或握在手里、后来又变成交易的货币、当青铜作为货币出现后,它便退出历史舞台。再一点、"陶珠"和中国瓷器的起源(很多陶珠已瓷化)、冶炼术、炼丹术等都有着密切的承启关系。由此可见:"陶珠"潜在的文化意义十分重大。而至今缺乏研究,这些美轮美奂的艺术品,今日还在此沉睡。

      刘俊琪是一位虔诚的触摸历史的极有责任心的学者、画家,他常用历史的、哲学的、美学的眼光看待人类旷远洪荒时代幸存的走向文明的石头杰作。20多年来,他含辛茹苦,竭尽私囊以卖画养石器收藏,他所收藏的新石器就达20余箱,近万件。这其中有石斧、石锛、石钺、鹿角器、獐牙器、骨刀、骨针等,品种几乎涵盖了国内外目前发现的新石器所有种类,而且其中几十件为国内外目前收藏界稀有及未发现的珍品。
  是啊!自远古以来,新石器凝结了多少人类的智慧,它是真正意义上人类第一件生产生活工具、是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也可以说是人类第一件艺术品。他是人类从蛮荒走向文明的标志。没有第一件工具的出现、人类的发展进步是不可想象的。它对人类发展进步的意义、远胜于从此以后人类的任何发明创造。新石器时期是人类走向文明的母体和先河、人们应象尊重母亲一样尊重她。刘俊琪象一位虔诚的信徒、数十年默默收藏着心中的梦想……中国新石器。祝他神圣企愿成真。诗人普希金曾说:“一切都是瞬间,一切都会过去,而过去了的,便会成为亲切的怀念。”
   (此文曾发表于上海世博会专刊  作者:曹晓明  2008年9月)

刘俊琪临摹敦煌220窟护法神

刘俊琪作品

齐家文化玉钺

齐家文化玉佩饰

石钻

红山文化石刀

 

陶锥

陶珠(弹丸)

砺石

彩陶手镯 

袖珍玉斧、石斧

兽面陶埙

石斧

       刘俊琪,号分山公,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原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美术研究室主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水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敦煌艺术研究院院长。
      刘俊琪先后在敦煌麦积山两大石窟临摹研究古代壁画三十多年,临摹了大量中国古代壁画,多篇论文在《中国美术全集》、《美术研究》等书刋发表。他是中国古代壁画临摹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刘俊琪同时尤善画马,他画的水墨大写意马创立了自己特有的绘画风格,即不同于今人,又有别于古人,水墨淋漓尽致,意境悠远,美术界给予高度评价。
       刘俊琪先后在香港,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等处举办个展,有大量作品被国内外美术馆及个人收藏。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