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圣萍踪赤子情(一 )情有独钟慕诗圣

2011-05-15 来源: 浏览量:

编者按:今年是杜甫飘泊陇右1250周年,华讯在线专题推出我市写生画家、天水杜甫研究会会员杨望科先生的系列图文作品——《诗圣萍踪赤子情》,以飨读者。

    

(杜甫像 蒋兆和 作)

    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以他忧国忧民的精神,悲己悯人的情怀和忠厚敦实的品格,为古今志士仁人乃至平民百姓所崇敬,他那忠实于现实,反映民疾的诗作和沉郁顿挫的诗风,同样为文人学者以及诗歌爱好者所喜爱。
    而我情有独钟慕诗圣的渊源,最早可追溯到我在甘谷一中的中学时代。由于爱好绘画,见《美术》期刊必读必看。怎么得到一本1962年《美术》因时间太久难以记清,但上面登载的蒋兆和先生所画《杜甫像》,形象传神,意蕴深沉,却让我这个当时年仅15岁的少年学子爱不释手。从此以后,这期《美术》及诗圣形象与我形影不离,难舍难分,伴随我历经沧桑岁月、走过风雨人生。
    1986年,我与爱人因工作调动,举家迁到天水,没想到自此我与诗圣萍踪结下了不解之缘。先在内兄处看到1956年出版的萧涤非著《杜甫研究》,后又得兄长送我山东大学《杜甫全集》校注组《访古学诗万里行》一书,对杜甫生平,诗作及行迹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但对杜甫陇右诗并未特别引起注意。后购得一本《杜甫陇右诗注析》,反复阅读,才对杜甫在陇右的经历有了了解。
    公元759年(唐乾元二年),“安史之乱”未平,关辅又遇饥馑。秋月,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弃官携眷,辞华州,越陇坂,远游西行。先寓居秦州(今甘肃天水),后苦旅同谷(今甘肃成县),被迫于寒冬离陇赴蜀。飘泊陇右期间,诗人不但写下不少感时伤世、怀亲念友、悲物悯人的著名诗篇,而且生动形象地将沿途山川胜迹尽收笔底,不仅为陇右地方,也为华夏儿女留下了一百多首被后人喜爱的优秀诗作——杜甫陇右诗,更是成为杜甫现实主义诗歌中最具地域特色、时代特征和最高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8年继我《神州采风》一书《秦州览胜》专辑中对诗圣行迹有所表现外,2000年又开始以《诗圣萍踪》等近十个专辑的著述和“诗圣陇右行迹游”之举,并有幸与《杜甫陇右诗注析》书作者之一、天水师院教授李济阻先生面识,得其教益和指导性建议。2002年后的两年多,原工作单位撤并未得及时安排使我处于“失业”状态,同病相怜,让我对杜甫的感情愈加深沉。2004年意想不到又被调到杜甫曾经登临留下诗作的南郭寺景区工作,这让我更加心怀感恩,情有独钟,追慕诗圣。
    我深知研杜必先读杜,于是尽条件可能,收集相关的书籍和资料。2005年,赴沪与自日本前来的儿孙团聚,特别地跑遍大小各书店,最后在上海古籍出版社门市部以125元购得一部新校线装宋版《杜工部集》,如获至宝。2006年我首旅日本看望儿子一家,转遍大阪各书店,虽不识日文,但还是以高价购买日本学者著《杜甫诗选》、《杜甫:悲愤 飘泊的诗人》。2008年我去兰州看望二姐全家,可谓跑遍各书店,除购得冯至著《杜甫传》,就是没有莫砺锋的《杜甫评传》。回到天水,女儿从网上购得,才让我了却心愿。崇杜学杜之心还感动我二姐,凡见杜书,即买赠弟。几年来,像仇兆鳖《杜诗详注》、浦起龙《读杜心解》、朱东润《杜甫叙论》等书也一一购阅。而像王嗣奭《杜臆》、杨伦《杜诗镜铨》等书市面上已难见其踪,只能从图书馆借阅,特别将其中的陇右诗部分复印保存。像陈贻焮的《杜甫评传》,女儿帮我借阅,先做笔记,后又复印,一再延期,最后才恋恋不舍交还。后来还打电话给出版社,但遗憾至今得不到我喜爱的这一部杜书。
    由于先祖遗传给我一颗悲悯之心,又受先父影响和家庭熏染,既酷爱绘画,又喜欢读书和写作,还热恋大美无言的自然风景,在天

水又结缘杜甫陇右诗,于是才有了“诗圣陇右行迹游”的初想伊始,才有了“诗圣萍踪苦行人”的艰辛历程,才有了“情有独钟慕诗圣”的赤子深情……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