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水文化 > 李、杜文化
李子伟:谈《李白“故里”在甘肃秦安》

时间:2013-11-27 08:44:19  来源:天水新时空  作者:李子伟  浏览量: ; 字体设置:
热点导读: 文/李子伟  李白人称“诗仙”,他的诗飘逸隽永,气势豪迈,可以说是盛唐气象的杰出代表。李白是一位旷古奇才,他的知名度在中国高之又高,李白其人,在唐代文学

文/李子伟

  李白人称“诗仙”,他的诗飘逸隽永,气势豪迈,可以说是盛唐气象的杰出代表。李白是一位旷古奇才,他的知名度在中国高之又高,李白其人,在唐代文学界,乃至自古至今的整个中国文学界,都是一种奇特的现象。他的身世、行迹都有许多费解之处,本文就此作一简略论析,以正视听。

一、祖籍成纪

  李白究竟是什么地方人,这本该不成什么问题,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蹿红,拉名人入籍的事情时有发生。更何况像李白这样名气既大,身世又特殊的巨星级人物。

  李白的族叔李阳冰《草堂集序》曰:“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魏颢在《李翰林集序》中说:“白本陇西,乃放形,因家于绵。”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曰:“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陇西成纪人。”《新唐书》卷二○二《艺文中·李白传》曰:“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这一记载显然是综合李阳冰、魏颢和范传正等人的记载而成文的。有关李白早年的事迹,李阳冰与范传正的记载是最为可信的,因为李阳冰为李白的《草堂集》作序,是应李白的请求而作的。有关李氏的经历,应当出自李白的口述。范传正于宪宗元和年间至当涂访问李白遗迹,见到李白之子伯禽所保存的记载李家世系的手疏,在这一问题上,李、范二人的记载又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应当相信二人的记载。而且,李白本人在其诗文中也多次申明自己是陇西人,在《赠张相镐二首》之二中说:“本家陇西人,先为汉边将,功略盖天地,名飞青云上。”因为李广的后裔有一支是居于陇西成纪,后为唐代著名郡望中的陇西李氏。李唐王室也自称系出陇西李氏,则说明李白与唐王室有同宗的关系。李白曾在同时的许多人面前自叙其族系与唐宗室同宗,也没有任何人非难与怀疑。他在《寄上吴王三首》之一中说:“小子添枝叶,亦攀丹桂丛。”吴王李祗为太宗子恪之孙,故李白与之叙同宗关系,自称“枝叶”之后,吴王也没有表示什么异议,说明认可李白为同宗。

  在古代,人们非常注重门第,重郡望也是重门第。据史籍记载,北魏在全国定四海望族时,汉李广十八世孙、凉武昭王李暠之孙李宝家庭被定为首冠,足见成纪李氏后裔在南北朝时期已经极其著盛。历史上所说的陇西李氏,就是指李广的后裔,以成纪为本贯、以陇西为郡望的李氏,所以,成纪李氏的后裔和称为“陇西李氏”的后裔所指是相同的。《旧唐书·地理志》云:“成纪,汉县,属天水郡。”唐代的成纪以今天的秦安县为中心,所以,李白祖籍故里在秦安,是不成问题的。李白诗中自道:“学道三十春,自言羲皇人。”“清风北窗小,自谓羲皇人。”羲皇就是“三皇”之首的人文初祖伏羲,史载生于陇西成纪,所以天水被称为“羲皇故里”。至于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中所言:“白本家金陵,世为右姓。遭沮渠蒙逊难,奔流咸秦,因官寓家。”其中所说的“金陵”,是指李暠在西凉所设的建康郡,地在陇山以西的酒泉与张掖之间。因李白是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此处言“本家金陵”是以其祖上建功立业之地为标榜。称金陵者,则是用了“建康”的别称。

  陇西李氏所宗其族的最早代表人物是李广,因为李广是陇西成纪人,所以天水人世代纪念这位威震匈奴、功勋卓著的英雄,为其修建了衣冠冢。李广墓位于天水市南郊文山脚下的石马坪,蒋介石1945年还题写了“汉将军李广之墓”;天水西关李家巷曾立有“汉飞将军李广故里”牌坊,并称此巷为“飞将巷”。这亦有力地证明了李白故里在今甘肃天水,即天水市所管辖秦安的事实。

  祖籍是一个人的根之所在,中国人非常看重。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和国民党前代总统李宗仁在他们的自传中,都明确写了自己的祖籍在陇西。

二、生于碎叶

  李白一家何以移居西域,范传正说是“隋末多难,一房被窜于碎叶”,《新唐书》本传上说“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李阳冰《草堂集序》则说“中叶非罪,谪居条支,易姓与名。然自穷蝉至舜,五世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叹焉。”这与范《碑》上的说法一致。隋末大乱之时,李白先人是沿着丝绸之路迁徙到西边去的。《资治通鉴》卷一九八太宗贞观二十一年(647年)“丁丑,诏以‘隋末丧乱,边民多为戎狄所掠,今铁勒归化,宜遣使诣燕然等州,与都督相知,访求没落之人,赎以货财,给粮递还本贯。”玄奘于《大唐西域记》内记载曾在碎叶附近见到不少内地去的人。这些人物如何前去,情况可能多种多样,李白的上第六代祖先当在隋末大乱之时携家西去碎叶的。

  碎叶在今吉尔吉斯共和国境内,位于托克马克城南八公里,约为东经75°30′,北纬42°50′。其地的阿克·别希姆古城即是碎叶城故址所在。按武则天于天授元年(690年)曾敕两京诸州各置大云寺一区,藏《大云经》。其时她正准备代唐自立为周,《大云经》内有女主受命的内容,故有各地建寺的命令。今知碎叶亦有大云寺,其地且已发掘出两座佛寺的遗迹,及安西副都护杜怀宝造像题名,说明李白的祖辈在此生活时,直到李白降生,碎叶一直属于唐王朝的疆域。

  李白生于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的长安元年,即公元701年。李白《为宋中丞自荐表》云:“臣伏见前翰林供奉李白,年五十有七。”此表作于肃宗至德二年(757年),以此上推,可知李白应当生于武后大足元年,即长安元年(701年),此时下距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已有四年之久,说明李白在其父从西域携至蜀中时,年已及五岁。这就是说,李白应当生于西域碎叶。碎叶是李白出生地,当然是李白的第二故乡。

三、长于江油

  李白的六世祖于隋末西徙碎叶,到了他的父亲时,于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带着五岁的李白至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居住。现在的江油市内有太白公园,距市区5公里的青莲镇有李白故居。李白少长于江油,江油自然该是李白的又一个故乡了,但李白故居原名“陇西院”,不称李白故居。江油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为纪念李白诞生1300周年而编写的《走近李白》一书中说:“陇西院位于江油市青莲镇天宝山之麓,因为李白祖籍陇西而得名。”可知陇西院是李白在青莲的故居。原来的陇西院毁于明末兵火,现在的陇西院是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重建。由此见出,历史的真实只有一个,不是任人可以涂改的。

  昌隆地广人稀,离成都虽不远,但交通不便,李白一家徙居此地,生活应当很稳定。李白一家是同族中人一起迁徙此地的,这由李白排行十二的情况可以得知,说明堂房兄弟不少。

  碎叶距昌隆路途遥远,山水迢迢,李白一家是沿着什么路线进入蜀中的,这一直是个谜案。按唐代的一般情况来说,西域来人大都沿着河西走廊东下,在长安、洛阳等地居留。有关史料记载,当时居于长安的胡人数量极多,他们大都以经商为主,而李白的父亲李客,据说就是个大商人。按照常理,李白一家肯定同其他的胡人一样,先从西域碎叶沿河西走廊丝绸之路东下,但他们却没有往长安去,而是折向南往蜀中去了。李客不直接东去而折向南下,定居昌隆,当有隐情存在。或许真像李阳冰《序》中说的“逃归于蜀”,范传正《碑》上说的“潜还广汉”,“父客以逋其邑”。大概是因避仇、避事等复杂的原因,而选择居住于较偏僻的昌隆吧。李白一家自西域迁居昌隆一事,在李白诗文中找不到一丝痕迹,后人只能凭常识猜测了。我以为,李客一家肯定是从阴平道进入昌隆的。早在三国时期,由天水至武都阴平,就是一条行军大道。这条道,即由现在的天水向南,过陇南西和、成县至武都,再到文县(阴平),从文县到茂县、平武,最后至昌隆。对道路的选择,古代与现代惊人地相似,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卷三二说:“(茂州汶川县)故桃关,在县南八十里,远通西域,公私经过,惟此一路。”晋常璩《华阳国志》卷三《蜀志》曰:“汶山郡,……东接蜀郡,南接汉嘉,西接凉州酒泉,北接阴平。”《北史·吐谷浑传》亦言阿豺子慕璝“招集秦、凉亡业之人及羌戎杂类众至五六百落,南通蜀、汉,北交凉州”。从许多史书中可以看出,汉魏以来,从天水到阴平,再向东南至昌隆,是一条大道,比之其它通道,此道距离较近,险阻较小,是商旅行客首选之途。李客一家西来入蜀,应该是从此道进入。

  李白祖籍天水秦安,过天水时是将近五岁之孩童,对天水有无印象,不得而知。但在天水倒是流传有一首李白的《南山寺》诗,诗曰:“自此风尘远,山高月夜寒。东泉澄沏底,西塔顶连天。佛座灯常灿,禅房香半燃。老僧三五众,古柏几千年。”这是一首咏天水南廓寺的诗,诗中之景完全符合实际,但诗的格调与李白诗相差甚远,有人认为是后人伪作,似有道理。研究再三后,我突然发现,假如这首诗就是李白五岁时过秦州所作,岂不相匹?以李白神童之才,五岁作此诗当是能够的,而诗的表述也像一个孩子的口气。李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说:“少长江汉,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矣。”“六甲”之书是深奥的道教典籍,李白五岁即可诵读,说明其开蒙甚早,而对句做诗是开蒙首功,焉能写不出《南山寺》这样的诗。而且,四、五岁早慧的孩子写诗的事,在今人中亦不少见,郭沫若即在四岁时写过一首很不错的诗。还有一件事,也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诗圣杜甫流寓秦州时,写过四首怀念李白的诗,杜甫一共写过六首怀念李白的诗,其中四首就作于秦州,这是偶然的现象吗?绝对不是。我认为,杜甫因到了李白故里,触景生情,自然更多地想到了李白其人;也可能见到了李白幼年时所写的《南山寺》一诗,因而勾起了对李白的思念之情。杜甫在秦州恰恰也写了一首咏南山寺的诗:“山头南廓寺,水号北流泉。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两首诗皆为五言,押同一韵,所咏物事大体相同,这偶然吗?

四、酒隐安陆

李白在蜀地生活了二十年左右,开元十二年(724年),在他24岁时,便离开四川,出三峡东下,开始了他大欢大悲的游历人生。

  李白自三峡东下,至江南,又北上扬州,再到金陵,南下游历了浙江一带,最后从江南回到楚地时,钱财已经荡尽。他决定在安州安陆郡(今属湖北)的寿山隐居,以待时机。

  安州安陆郡属淮南道,郡治在今湖北安陆县,其地在武汉市之北偏西,此地就在古之云梦泽,颇富神奇色彩。李白在寿山隐居了一段时间后,就入赘曾在高宗时拜相的许圉师之府为婿。李白出身于由西域迁来的家庭之中,自然会受到突厥文化的影响。他入赘许家,自称“许相公家见招”,心理上没有什么障碍,可见在观念上颇与当时的其他文人不同。另有研究者认为,李白不只性格上不拘礼法,长相也明显带有胡人的特征,其母亲可能是突厥血统。李白的父亲名客,据陈寅恪考证:“其父之所以名客者,殆由西域之人其名字不通于华夏,因以胡客呼之,遂取以为名,其实非自称之本名也。”这一假设有其道理。其实,李白之父本名已佚,称客者,言其客居于此也。

  李白在安陆时期的生活并不惬意,自己也说“酒隐安陆,蹉跎十年“。在安陆,他曾给安州长史李京之献诗千谒,未果;随后又给接任李京之的裴长史写了一封长信,详细介绍了个人的身世,抒发个人的抱负。因此,《上安州裴长史书》已成为研究李白身世的一份重要记录。李白居安陆期间,还曾移家前往白兆山隐居,也常到楚地的各地去漫游。最值得一提的是,他曾在襄阳会见了隐居在鹿门山的孟浩然,后来在江夏再次相见,互相唱和,与孟浩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李白在安陆始终不能求得一个安定的环境,找到一个发展的机会,所以就婚许府几年后,大约在开元二十年(732年)前后,即经南阳向长安进发,去谋求发展。李白在安陆不到十年时间,虽然自己说“酒隐安陆,蹉跎十年”,但那是举成数而言。安陆有李白纪念馆,安陆的“太白堂”与江油的“太白堂”如出一辙,不知是谁仿了谁?湖北安陆因为李白在其地住的时间较长,便以“李白故里”自居,这可以理解。倒是国家工商局的批文“安陆市作为李白曾长期居住地,被称作‘李白故里’具有合理之处。”认为属于正当行为。照此逻辑,某人在北京居住了几十年,而可以不管其祖籍在四川,即可视北京为“故里”了。

五、别室兖州

  开元后期,李白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徕山,时称“竹溪六逸”。徂徕在兖州,即今山东兖州市(县级),在曲阜与济宁之间,相距都不远。这时,许夫人大概已经去世,为李白留下了一子一女,子曰伯禽,小名明月奴,女名平阳。于是李白带着两个孩子移家东鲁。魏颢在叙及李白家室时,曰:“白始娶于许”,“又合于刘。刘诀,次合于鲁一妇人,生子曰颇黎,终娶于宋(宗)”。这里的“娶”、“合”含义有别,许、宗是正式成婚的关系,所以称“娶”,而刘氏与鲁一妇人是同居关系,所以叫“合”。鲁妇为李白生下了另一个儿子颇黎,李白别室于东鲁是不争的事实。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兖州市沙丘河中曾发掘出一块石碑,上边清楚地记载了李白在兖州的行迹,《中国文物报》曾专门报道。《旧唐书》卷一九○《文苑下·李白传》上说:“父为任城尉,因家焉。”这一记载找不到任何根据,一直是个谜。但李白别室兖州,与任城发生实际的联系却是不争的事实。任城即今之山东济宁市,兖州属济宁市管辖。李白经常来往此地,在此地逗留过很久,先后作有《任城县厅壁记》、《对雪奉饯任城六父秩满归京》等,对任城的感情是很深的。

六、逝于当涂

  唐代宗李豫宝应元年,即公元762年,李白因受永王李璘事件的牵连,虽然在流放夜郎途中遇赦,但其时已日暮途穷,只得前往当涂依族叔李阳冰,无奈病情加剧,遂将诗文草稿交付于李阳冰,嘱其代为整理。李阳冰编为《草堂集》,在序中介绍了李白的生平与成就,随之李白即卒于当涂。李白殁时,希望葬在青山,但当时未能如愿,只能暂葬于当涂龙山东麓。直到元和十二年(817年)正月二十三日,由当涂县令诸葛纵将李白之墓迁葬于青山之阳。此山一名谢公山,云是谢朓曾登临其地而得名。李白一生钦仰谢朓,此番迁葬,天遂人愿,李白地下有灵,也该快慰的了。现在的安徽当涂县青山有李白茔墓,墓碑书“唐名贤李白之墓”;安徽马鞍山亦有规模较大的李白纪念馆。李白长眠在了当涂,你又能说此地不是李白的“故乡”吗(故去之乡)?

  李白逝后,唐代宗拜其为左拾遗,相当于现代的追认,但他生前并未沾溉其荣。后世称李白为左拾遗,是“死后虚承拾遗衔”,悲夫!

  雷达先生说:“事实上,结论已很清楚,李白故里是秦安。至于四川江油,正如有的学者已经指出的,它只能是李白的第二故里。”但我却要说,李白的第二故里是碎叶,江油只能算李白的第三故里,而祖籍本贯,只有一个,就是甘肃天水秦安县。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 匿名发表
合作:天水天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 | 甘公网安备 62050202000148号|
Copyright © 2005 - 2010 Tianshuixinshikong. All Rights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