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水文化 > 李、杜文化
天水柴家坪:寻找五千年前先民的面孔

时间:2016-11-29 09:08:57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晨报  作者:王文元   浏览量: ; 字体设置:
热点导读:   原标题:天水柴家坪:寻找五千年前先民的面孔    柴家坪遗址出土的红陶人画塑像  大地湾出土的人头形彩陶瓶  礼县高寺头遗址出土的红陶人头像  天水之东,渭

  原标题:天水柴家坪:寻找五千年前先民的面孔

  

  柴家坪遗址出土的红陶人画塑像

  大地湾出土的人头形彩陶瓶

  礼县高寺头遗址出土的红陶人头像

  天水之东,渭河之畔,一个小村,默默无言。村子南面背靠大山,村子北头面临渭河,而过村子往东,则是悬崖峭立,流水轰鸣的渭河峡谷区。这里曾经出土过一件人头形器物,这些五千年前的先民,究竟长什么样?

  文/图 兰州晨报首席记者 王文元

  人面塑像,来自五千年前,第一眼就令人震撼

  宁吃仙桃一口,不吃烂梨一筐。我们去柴家坪时,正赶上仙桃的尾巴,梨子的开头。今年初秋时节,雨水似乎格外多些。离开兰州后,雨就没有停过,时而是哗哗的中雨,时而是漫天飞舞的细雨。

  到天水市区时,雨总算消停下来了。车在麦积区的一处办公楼前停下。刚下车,清新中带着花香的空气就瞬间将我们包围了。在甘肃所有的城市中,有陇上小江南之称的天水,绿化那是没得说,举目四望,绿色入眼,令人心怡。在街道上走几步,湿润的空气就渗透到了身体的每个毛孔中,那是一种带着花香,令人陶醉的感觉。

  按照计划,我们先参观麦积区博物馆,然后再去柴家坪。在天水众多的村落中,柴家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但正是这个不怎么有名的地方,曾经出土过一件很令人震撼的文物。

  这件文物就是距今五千年前的红陶人面塑像。我们曾在甘肃省博物馆内见过那件红陶人面塑像作品,它残高15.3厘米,宽14.6厘米,大体形状呈圆形。因而,整个脸庞也看上去是圆面,而不是现在人脸的造型。由于是圆面,远古时期的雕塑家,对它进行了精心加工,额头很窄,额上发际低压,下巴也很短,耳朵采用了写意手法,收缩在脸庞两侧。

  初次看见这件红陶人面塑像,第一眼的感觉就是令人震撼,五千年前,竟然有这么精彩的作品!五千年的时光,这是个什么样的概念和差距呢?

  这件红陶人面塑像就出自麦积区的柴家坪遗址。我们怀着极大的好奇,去柴家坪遗址,看看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第二天早上8点,我们出马跑泉镇,过一座水泥大桥,然后顺着公路一路前行。这是一条以险峻而闻名的公路——牛背公路。它在大山和峡谷之间,寻找缝隙,见缝插针般,蜿蜒盘旋在大山和河流之间。尽管天水到宝鸡的高速公路已经修通,但这条从古道改造而来的公路,依旧很繁忙。不时有重载货车呼啸而过。据说走这条路可以省不少的过路费。

  在到天水之前,我们在陇西附近就看到过渭河。之后,基本沿着渭河进了天水。可是,陇西等地看到的渭河实在太小了,基本上没有汹涌的气势,只能算是涓涓细流。历史上,陇西一带的渭河中,曾经能够行走大木船,如今的这般景象让人难以想象,往日的渭河只留下了点点历史的记忆而已。

  出马跑泉,渭河似乎在一夜之间猛然长大。水量大了不少,虽然无法同过去相比,但同上游相比,也有了几分大河的风采。不仅水量变大了,河谷猛然收紧,在陇山和秦岭的威逼之下,原先宽阔达数十米,乃至近百米的河道迅速变窄,最窄处不过二三十米。

  到这里,才是我们印象中的渭河,也是一条曾经托起大秦王朝的大河。

  渭河河谷

  柴家坪村的民居

  柴家坪村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 匿名发表
合作:天水天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 | 甘公网安备 62050202000148号|
Copyright © 2005 - 2010 Tianshuixinshikong. All Rights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