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建设迈出新步伐。新型经营主体提速发展,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由2010年的43家增至2015年的71家(国家级0家,省级5家,市级20家),增长39.21%,销售收入达到12.39亿元,较2010年增长41.02%,带动农户3.41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由160家增至440家,增长175%,社员4.8万户,带动农户7.8万户;新增家庭农场51家。现代农业建设加速推进,省、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全县推广农业高新科技15项,新增效益1.176亿元;累计建成各类农产品市场12个,认证农产品品牌9个、注册商标13个。
农村基础建设再上新台阶。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预计“十二五”争取中央和省级各类水利投资达5.82664亿元,比“十一五”净增4.66984亿元;新修河堤73.08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74.3平方公里。农村交通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全县乡镇通油(水泥)路率达到100%,实现了428个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行政村通村道路硬化率达到100%。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2.35万亩,完成荒山造林6.13万亩,实施封山育林4.7万亩,全县森林面积达到51.8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1.54%。
农村民生得到显著改善。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7处,解决了28.41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农村饮水安全普及率及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2%。解决了13个贫困自然村动力电覆盖问题,农村动力电覆盖率达到99.8%。调整优化了农村中小学校布局,农村小学、初中适龄学生入学率分别达到99.71%和99.51%,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83.5%。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5.47%,医疗费用补偿比例达到70%。农村低保、养老保险全面提标扩面,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70.8%,“五保户”供养率、特困户救助率达到100%。全县实现了村民服务中心、卫生室、农家书屋、远程教育网络行政村全覆盖,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5.29%,47%的村同步达到了有村办公室、党员活动室、文化室、卫生室、计生室和综治室“六室”标准,同步配套了文化活动广场、老年活动中心、便民连锁超市等。
新农村建设实现新突破。围绕多点联动探索、片带联合推进、环境综合整治、百里长廊示范的布局,以310国道秦安过境段、莲叶公路沿线为重点,累计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4.9亿元,在“市列一线七片”清水河流域陇城镇常营等55个村开展了新农村建设试点,在莲花、兴国2镇的上河村、邢泉村开展了城乡一体化试点,按照“百村示范、千村整洁、水路房全覆盖”三个层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探索出了产业支撑型、循环经济型、生态旅游型、城郊互动型、整体推进型五种新农村建设模式,建成省级“千村美丽”示范村4个、市级示范村7个,整洁村80个,全县2.5%的村建成了省、市级新农村示范村,45.5%的农户建起了新居,农村砖混砖木结构住房比例达到65%。
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按照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方向,以增添农村发展活力为目标,着力在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探索创新。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成农村承包地登记确权颁证权属调查61.34万亩,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6.2万亩,流转率15.4%,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推进集体林权制度、草原管理体制改革,林地确权到户65.97万亩,天然草原承包到户2万亩,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积极探索农村教育改革,建成了秦安县陇城镇教育园区,变学生“走读”为教师“走教”,初步破解了贫困山区师资力量短缺、学生上学难、教育成本高、城乡教育不均衡等问题。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金融便民网点覆盖了32.3%的行政村,扶贫互助资金协会覆盖了17%的行政村,累计发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2.01亿元、双联惠农贷款0.68亿元,精准扶贫贷款0.65亿元,为全县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繁荣提供了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