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右婚俗-乱弹驿站

2010-12-27 来源: 浏览量:

            经过漫长的女方组织考验,女方觉得,这个娃是个好娃,不胡来,人忠厚,老实,完全可以把额女儿一生托付给这个娃了,便向男方提出择选大喜之日,迎娶女儿过门.挑选好了黄道吉日,就在前一天,男娃须去女方家里“下聘”,即是下“请帖”,邀请丈人家所有的亲戚朋友来参加婚礼,这个习俗在今天好像是没了,可能是那个请帖无人写,或者是该化繁为简的时候了吧。                
            要结婚了,男方家里张灯结彩,灯火辉煌,佳朋满座,等待着新郎迎娶新娘的归来,新郎到泰山家里,先给女方先人烧香,意思就不重叙了。等到吉时到来,报上新娘箭步如飞。直奔高堂,进得家门,先在院子最中心烧香,即拜天,后拜“灶神”,即取得“厨师上岗证”,最后才是“拜高堂”,取得先人的认可。关于这一点,陇右各地差异较大。            拜完高堂,稍作歇息,女方送亲大军源源而来,长者带头敬拜男方祖宗牌位后,纷纷落座,上菜咯,先喋“碗儿菜”,陇右的一种特色菜,即用白菜,粉条为主食,上面浇盖上用肉丸子,油煎洋芋片,油煎豆腐条等做成的“浇头”,这个菜是相当的香醇可口!                
            就在娶亲队伍“大放口”喋菜的时候,新郎新娘“蒸发”了,失去了踪影,这可如何是好?一问才知,是“回门”去了,虚惊一场!回门是必须的,想想人家把女人养活了二十余年,一下子离开家,女方父母肯定是心里“哗哗滴”,这其实就是对养育之恩的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回门时,男女双方需吃女方家里提前准备好的“扁食”(饺子),吃了以后,象征以后生活团团圆圆!                
            回门后返回男方家里,已经是正午时分,真正的饕鶗盛宴揭开了,八人一桌,按照辈分,年龄的区别分“上下席”落座,八个凉菜,八个热菜,新郎给来自双方的亲戚好友逐一敬酒,收到的是一些贺喜的话,自然是喜与言表!宴席散,新郎相送亲戚,大婚才得稍息!                
            到了晚上,重头戏“禳房”上演,新名词叫“闹洞房”俗名“掐媳妇”、“闹床”。女方要请一些精干强悍的青年媳妇作“护驾”,或者男方的小姑子大姑子,掩护新娘子。村中小伙早在晚宴后集合新房,等着掐新媳妇,于是男女双方展开激烈的嬉戏搏斗。特别是如能捕捉到新娘子或新郎的长辈,或同辈“亲友”,那更是“锦上添花”。这个“肉博”要持续几个小时,最后新娘子以敬烟、酌酒“求饶”方得“罢休’,否则非闹个天翻地覆不可,陇右禳房习俗是:“三日无大小”:新婚夫妇三天内村舍邻里无辈分年龄大小之分,男女老幼皆来嬉闹,戏闹三天,“以娱为乐”。象征新人以后生活吉祥,红火!                
            当晚“禳房”毕,需进行“安房”又名“安床”,新郎新娘一人手捧一只酒杯,另一人手捧一只米碗,上面各放一个大花蒸馍,馍上镶嵌着枣子,核桃,铜钱或者硬币,步入洞房(当地叫新房子)。上床后面对面跪着,找一个年长的老汉和一个中年妇女,先吃“大馍馍”每人各咬一口,后喝交杯酒,然后两位年长“安房者”把床上铺盖翻过来,口中念念有词:“一把核桃一把枣,养哈的娃娃满炕跑,撒上一把莜麦子,养哈的娃娃夹到牛牛子”然后把枣子和核桃、桂圆等撒向床上,边撒边念祈求多福多子之辞,意为“枣生桂子”!一生幸福快乐!安房毕,即婚礼圆满结束,新郎新娘鸾凤合仪,尽享天伦!               
            待到婚后第三天,新娘需回娘家,此即是”转三“之意,也暗含三生有幸!看看养育自己的父母,一来是难舍难分,二来集显华夏文明的“百善孝为先”的礼仪。临走时,丈母娘说些祝福的话语,企盼小夫妻一生圆圆满满,幸福平安.
                
            陇右文化是黄河流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习俗在当今社会看来,貌似是时过境迁,其实农村这些年的婚礼都跟上时代了,以上所说婚俗,大多也已不用,但她所承继的一种父母对儿女的精神是亘古不变的:“圆满,幸福,平安,和谐”!             注:  (上文所叙有些婚俗是我通过耳濡目染,描写本人家乡的一些习俗,并不完全代表陇右具体婚俗,当然,五里一个地方,十里一个乡俗,大体还是一致的)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