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古墓群 陇右望族汪世显家族墓葬群

2010-12-27 来源: 浏览量:
《天水史话》
丝路文化丛书 《天水史话》 马天彩著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2年1月第一版
四、元代古墓群
元朝帝王的墓葬制度,在历史上是一个大改革,他们吸取了过去那种“穷天下之力以祟山坟,倾天下之财以充藏椁,尽后宫之女以殉埋葬”以及其后“几经变乱,多遭发掘,形体暴露,甚至坟土未干,其坟墓已空”的教训,而采取保密的土葬方式,使后人无法发现。这种墓葬制度,比起糜费巨大人力、财物营建皇陵,无疑是一大进步。
那么元朝皇帝死后,是怎样进行人殓、埋葬的呢?相传,先将一根粗大的楠木破成两半,按照遗体大小,中间凿空,将尸体放进去,合拢后用漆涂在柿木上,外面再用三圈黄金箍箍牢,然后秘密送往葬地。挖墓穴土坑时,先将泥土成块地取出。并顺序放置在—旁,棺材放入穴内中后,再将泥块依次盖好,表层仍是原土,挖出的新土则运到远处扔掉,待来年荒草遍野,就不留丝毫痕迹了。如欲祭祀那又怎么办呢?原来在下葬前,将一头吃奶的小骆驼宰杀殉葬,致祭时由所宰小骆驼的母亲引导前往,当它发现其子的殉葬地而踯躅时,便认出了元帝的葬地。但久而久之,祭祀中断,在茫茫荒漠上,再也无法辨认,于是元代帝陵墓穴,就成了千古之谜,在文物考古方面留下了—个空白点。
帝王如此,那么元代官宦的墓葬又是怎样呢?天水漳县元代汪家坟古墓群为考察元代墓葬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汉家坟古墓群,是汪氏家坟,始于蒙古海米矢己酉(1249年),止于明万历丙辰(1616年),历经14代,360多年。据史书记载:汪氏系旺古族,金、元、明三代,累官多人,仅三史有傅老30余人。元中统三年(1262年)至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汪氏死后,多葬于此。《重修漳县志》又载:“南山在城南五里,一名汪古山,元陇右王汪世显墓在其东麓。”
古墓群位于漳县城东南2.5公里的徐家坪东坡地,墓区呈三角形地带。四面环山,东有硝井构,沟水流入漳河。墓地自西向东倾斜15度,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原有封土堆200余座,高冢累累,碣石林立,并有围墙及守墓佣人住房等设施。元代是汪家的极盛时代,从元初到元末,汪氏在朝廷的达官贵人连续不断。1972年以来,甘肃省、天水地区、漳县等文化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人员先后发掘清理墓葬17座,掘出陶、铜、竹木、金石、丝织物、墓志等共728件,其中元代衣帽,木屋模型与花草飞鸟纹瓷坛,极为珍贵。
汪家坟元墓群与宋墓相似,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有方形、复斗顶或卷顶和顶盝式,亦有竖灰土坑墓。墓室结构极为繁华,有反映墓主人和当地人民生活的画像砖,有神话故事的壁画,有刻有二十四孝图、鹤鸟、花草、天马、牡丹和飞人的砖雕。
如M20墓,墓壁由刻花砖砌成,起基四平、自下而上交互垒砌。垒至1.5米左右后,顺壁砌成交错的7座回廊、楼台和仿木构门窗。门侧阍人侍立,门内刻着端坐的墓主人。楼上层雕防木结构的斗拱、椽、檐、瓦垅。然后逐次分收。叠涩砌成攒尖顶,最高处悬铜镜。墓室置二棺,棺前置供桌,其上放盅、碟和供果等,棺左右也置供物。
汪家坟古墓群不失为元代风格奇巧的珍贵文物。P171-172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