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西巩驿:陇中黄土沟壑藏要隘长征红军鏖战留传奇
曹家河畔村
高速公路下的王公桥
古道蜿蜒而行,古堡孑然而立,这古道就是丝绸之路,古堡便是西巩驿镇边的城堡。丝路驿站众多,早者可以追溯到汉武帝开疆拓土时,晚者则延续到了清末民国时期,
为何这座驿站会有红色传奇呢?
文/图本报首席记者王文元
平静的地表下,沟壑肆无忌惮地蔓延伸展
这是一块看上去平静得不能再平静的土地。从兰州往会宁而行,西巩驿是必经之地。不论是明清时期陕甘官道,还是民国时期的西兰公路,亦或者如今的高速公路,西巩驿都是人们无法绕开的地方。
沿高速公路而行,在兰州到会宁之间,隧道不少,而且很抢眼,尤其是白虎山隧道群,三座相连的隧道穿山而过,给过往的行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桥梁在这一线似乎很普通,几座不长的桥,既看不到什么绝美的风景,也没有什么大河经过,实在没有啥说头,果真如此吗?
9月14日上午,淫雨霏霏了许久的天,忽然放晴了。我们来到西巩驿镇外的大桥上。这座普通的桥梁,仅从长度来说,应算是个小型桥梁了。然而,当我们站在桥上时,一切认知忽然间得到了颠覆。
桥横跨在一条大沟之上,从沟底到桥面有近百米的垂直高度,三座四方的水泥桥墩,笔直地从沟底,伸展到地面上,然后稳稳地将桥托住。沟实在太深了,沟底下是个忙碌的砂石厂,车来车往,十分繁忙,沟底一侧,浑浊的雨水仍在慢慢流淌。向四周看,黄土地上,静谧而悠闲,看不出什么令人惊奇的地方。地表和沟底竟然是两个世界。
这便是西巩驿的沟。西巩驿镇在定西市安定区东部,距定西市城区40km处,东邻会宁县柴门乡,西接青岚乡,南与石泉乡相连,北与新集、葛家岔两乡镇毗邻。从这个镇子上到会宁县城仅有20多公里。西巩驿地处陇中黄土高原沟壑区,地表山丘起伏,看不出什么变化,地面之下纵横的沟壑中才是它的本来面目。西巩驿的沟多,究竟有多少条沟,人们已经说不清了,但民间有18条沟的传说。这些沟基本呈东西走向,分布在西巩川内。西巩川是西巩驿镇境内最大的一个川,长约20km、宽约1km,从西巩驿镇南一直延续到营房村一带,而沟壑汇聚于此。人们曾经做过粗略统计,西巩川内有宋家沟、任川河、刘家沟、高家沟、曹家岔、车路沟、孙家沟、李家沟、花沟等18条沟壑,众多的沟壑横贯全境,大体为南北两部。陇中黄土高原构造复杂,漫长历史岁月中,沉积而来的第三系地层和第四系黄土,覆盖在变质岩和花岗岩上,这在黄土层上形成一种比较奇特的现象。也是这里沟壑密布的原因。
早在宋代,这里的深沟就已出名。纵横的沟壑将大地分割为无数个独立的单元,也造就诸多一夫当关的要隘。西夏人充分利用了这种地理特点和宋军对峙。西夏人将这里称为“聚卜结龙”或者“结珠龙”。在党项语中“聚卜结”为十八,称山谷为“隆(龙)”。言下之意,这里是十八条深沟汇合之地。后来宋军在游师雄部署下,在这里修建堡寨巩固边势。1092年后,宋军在此建城堡,取西夏已被宋所巩制,故名西巩。
千百年来,在雨水的冲刷下,西巩驿形成了相对独特的地貌,有黄土堆积侵蚀长梁、梁峁,有黄土堆积侵蚀梁峁顶面残塬地貌,有河谷坪塬地貌。尤其是,河谷坪塬地貌主要沿着西巩河流域分布,呈现出明显的阶梯状;最靠近河流之处为河漫滩,高出河床1-3米,宽数米到数十米不等。二级阶地则高出河漫滩10米以上,村镇民居多分布在二级阶地上。而三级阶地则是农田。
人们遵照大自然划分好的区域,悠闲自在地生活。从桥头向四周眺望,秋天雨水充足,苞谷洋芋等作物长得正旺。村民们依托丝绸之路,依靠着古驿站的呵护,在延续着他们千百年的生活。
古堡驿站,千年间丝绸之路上,生生不息的命脉
驿站是中国人的创造,早在西周时期,就出现了驿站。汉武帝收复河西走廊,驿站也顺着古长城往西延伸。西巩驿这个驿站有何说法呢?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