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县汪氏坟墓

2019-09-06 来源: 浏览量:

  漳县汪氏家族墓地位于甘肃省漳县城南2.5公里的徐家坪,面积约3 万平方米。该墓地是元代陇右王汪世显及其后裔的墓地。墓葬为带竖井墓道的砖构单室墓,墓室平面方或长方形,顶为八面攒尖式或圆形穹隆形,墓壁嵌模印人物、花卉、鸟兽纹砖。随葬品丰富,以哥窑烧制的青花大碗、玻璃莲花托盏、雕漆供桌、御赐金牌、至元四年铜镜、彩陶侍俑等最为珍贵。汪世显,《元史》有传。据出土墓志、《汪氏族谱》和其他有关记载,从公元1243 年至1616 年间,有汪世显及其后裔14 代200余人葬此地,这是甘肃省一处保存完整、延续时间最长的元、明时期家族墓地。墓葬和出土随葬品为研究元、明时期丧葬制度及其演变提供了完整资料,出土墓汪氏家族墓地 - 被发现 1972年的一个夏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从天而降,雨水从光秃秃的山岭上倾泻而下,汇聚一处,沿漳河咆哮而去。洪水退后,当地正在平田整地的群众在河岸边惊奇地发现一座座被水冲开的坟墓及塌陷的坟坑,在发现许多金银玉器.的同时,也看到了墓穴中一幅幅精美绝伦的砖雕刻画。得知这一情况后,省文物部门有关人员迅速赶赴当地,专家们得出一个令人震惊的结论:这座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的古墓,是元代陇右王汪世显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为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元墓群。据《汪氏族谱》及有关资料记载,从公元1243 年汪世显葬此开始,至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止,在370余年内 ,共有墓葬120余座,葬有汪氏家族14代200余人。汪氏家族是元代一个十分显赫的大家族,自元代祖皇帝成吉思汗铁骑进入中原以后,汪世显及其儿孙 们为朝廷效命疆场、屡建战功,一个个获得高官显爵,从汪世显到其曾孙五代, 贯元朝始终,“为官者180余人,其中王者三,公者十”,即著名的“三王十国公”。 埋葬在此的汪氏200余人,不仅在军事上地位显赫,在行政上也位高权重,文官在三品以上者有15人。这种现象在我国封建王朝史上较为罕见,历来是史学家深入研究的课题之一。

  汪氏家族墓地 - 墓地价值 在有关部门前后3次清理的29座汪氏墓群墓葬中,出土文物735件。墓葬多为平面方形或长方形,单室砖构、竖穴墓道,顶作八面攒尖式或圆形穹窿顶。墓壁镶嵌模制人物、花卉、鸟兽纹等花砖,人物画以“二十四孝”故事内容为主,如“王强卧冰”、“童子闹莲”等传统故事,雕工栩栩如生,继承了宋、金墓室砖雕华丽的风格。出土随葬品有陶、瓷、金、银、玉、玻璃器、丝织品等,其中彩绘陶俑、木屋、双龙铜镜、玻璃莲花托盏、高足青瓷杯、蒙古民族服饰等极为珍贵,为国内同期墓葬所少见。专家们指出,该处墓葬群不仅成为目前我国发现的最大的元代墓葬群,而且因葬仪丰厚而具有其他元墓不可望及的历史、科学和文化艺术价值,更是研究蒙古族和汉族融洽相处及其演变历史的实证。

  汪氏家族墓地 - 频频被盗 盗墓事件频频发生汪氏家族坟葬以其显赫的历史地位及其丰厚的墓葬品,在令文物界惊喜不已的同时,也使许多不法分子垂涎三尺。据该县公安局的民警介绍,自发现该墓葬以来,就有数次重大的盗墓事件发生。1999年的某个晚上,当地的不法分子伙同来自陕西的8名盗墓贼,趁着月黑风高,竟锁住守墓人的屋门,在墓地强行盗掘,幸被附近的老百姓及时发现报警,该县公安民警迅速出动,将盗墓贼如数抓获,其中主要的策划者后被处以死缓,其他胁从犯都领刑10年以上,然而,如此严厉的惩罚,也没使其他不法分子就此止步。当地老百姓说,漳县出了一处名胜古迹,但公安部门却多了一件事,就是时时操心抓盗墓贼,确保元墓群的安全。该县民警们说,随着元墓群在全国的出名,他们肩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了。今年腊月二十三,漳县公安局的民警们接到守墓人的报案,说是元墓群被盗,民警们赶去时,盗墓贼已人去墓空,只有三口被挖开的墓穴似在悄然诉说着什么。所幸的是,这三口墓穴全是被文物部门清理过的墓葬,里面并没有盗墓贼所希望的金银玉器,具有珍贵价值的二十四孝图并没引起犯罪分子的注意,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但犯罪分子顺利打开墓穴并悄然溜走的行为,仍让当地有关部门感到震惊,他们迅速进行了部署,安排人员24时巡逻值班,以确保元墓群在春节期间安然无事。正月初三,当地的村民发现几个外地人在墓地转游,行迹十分可疑,也许是不时巡逻的值班人员让这些外地人感到了一种力量的存在,第二天,这些外地人就神秘地消失了,但这种迹象却使值班人员更加警觉起来。

  今年3月2日下午,元墓群守墓人徐方红在墓地巡逻,发现多处被探杆钻过的痕迹,他赶紧向当地公安局报案,接报后,当地公安局立即加大值班力量,命令民警随时待命。3月3日凌晨3时许,在墓地值班室值班的人员隐隐约约听到一阵挖掘声,他们拿起望远镜向墓地望,发现4个晃动的人影以及一明一暗的烟头,墓地值班人员遂立即向公安部门报案。接到报案后,漳县公安局迅速抽调16名民警分乘两辆警车火速赶往现场,该县刑警大队教导员包敏带领的一组人马还没到墓地,就遇上把风放哨的两名盗墓贼。面对突然而至的公安民警,盗墓贼撒腿就跑,民警们一面追赶一面鸣枪示警,终将两名盗墓贼抓获。然而,枪声惊动了在墓地挖掘的4名盗墓贼,他们扔下作案工具,趁着苍茫的夜色逃出了已挖掘1.4米深的作案现场,溜进了深山之中。参加抓捕工作的公安民警连夜突击审讯抓获的两名罪犯,迅速在当地各交通要道设卡布控,搜捕另外4名盗墓贼,至当天早上9时许,终将其中一名盗墓贼抓获。经过突击审讯,办案人员了解到,这些盗墓贼并非是腊月二十三来的那一伙,这些来自河南的盗墓团伙,事先经过周密的策划,多次到墓地进行了观察,并将作案工具事先埋藏在深山之中。包教导员说,这一次罪犯的计划落空了,可下一次呢?面对这样一处重量级的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他们时时感到一种责任和紧迫。古墓保护任重道远不言而喻,保护如此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当地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和责任。然而,面对如此重要的历史宝藏,目前的保护现状的确让人担忧。且不说盗墓贼对它的骚扰,其自身在管理上就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在墓群上面耕种的大面积农田,因雨水的渗透,对墓穴及墓中的随葬品、精美的砖雕刻画都有一定的破坏作用。该墓群四周尽管打起了围墙,但已年久失修,多处已濒临倒塌,不但挡不住盗墓贼,就是对牲畜的骚扰也无能为力。

  当地文物部门及公安部门都说有人在24小时值班,但在记者采访的1个多小时之内,并没有发现一名值班人员。据该县文体局有关人员介绍,每年冬天及正月、二月,对元墓群不怀好意的不法分子就频频在墓地活动,试图打开墓穴偷盗文物,令他们十分头痛,他们除了积极联系公安部门协助保护外,请示县上增加守墓人的工资,县上为此也作了不少工作。也许,对如此珍贵文物保护的最好办法就是保护性地发掘,当地政府对此也极为迫切,发掘和开发汪氏家族元墓群,在研究其价值的同时,也把它建成一处旅游景点供游人参观,也许才能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2]

  志记载补正史之不足,是研究当时政治、军事、社会习俗的重要文字资料。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