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生赴台读书很郁闷:被同学称为“赤匪”
资料图
去年秋季赴台入学的大陆学生,成为两岸关系历史上的“第一批”。时过半年,这些“敢吃螃蟹”的年轻学子在台湾有一番怎样的心路历程?为何困惑?因何难过?他们不知不觉已走入两岸交流的大时代,一直有关注的目光追随这个群体。
大陆学生说:请别叫我“赤匪”
大陆学生入台半年多,台湾各界也关注着他们在台湾的感受,学校、媒体举办多场座谈会倾听他们的心声,也有大陆学生主动投书媒体直抒胸怀。记者一直追踪他们在台湾的适应期中遇到的种种——
看病太贵。因为大陆学生不能在台湾参加健康保险,“所以不敢生病”,有大陆的家长千方百计托人带药到台湾,小病小灾请孩子自诊自治。在台湾文化大学就读的一位大陆学生打篮球时手臂脱臼,不得不就医,结果花了1.4万元新台币,“太黑了!”这位大陆学生心生寒意。
不能申请手机号。台湾现行规定未满20岁不能申请手机号,台湾的学生都是用家人申请的手机号,而大陆学生无此便利,只能买电话卡打电话,话费高出带号手机数倍,“在台湾和父母通个电话,比在美国还贵。”
感受到歧视。在一场媒体举行的座谈会上,一位大陆学生说,有同学叫我“赤匪”,虽然我知道他是开玩笑,但我非常不爽。还有的老师上课大骂大陆这个大陆那个,有同学问我:“你们为什么用飞弹对着我们?”“这种事是我们学生所应该承担的吗?”大陆学生在座谈会上反问。
马英九说:对陆生限制太多
两岸间的事说复杂可真复杂。到异地甚至异国结婚、探亲、上学在今天早已是家常事,大陆学子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跨洋求学,遍布世界,但是台湾一直对大陆学生说“NO”,呼吁开放的和坚拒不纳的甚至在“立法院”大打出手,有人高喊:“为什么让大陆学生抢我们的学校?抢我们的饭碗?”
事实是,台湾教育资源过剩,很多学校多年生员不足,运转困难,以至有总分38分被大学录取的笑话传出。台湾的大学校长们不分政治倾向,皆呼吁开放大陆学生入台。利益与意识形态的较力之下,台湾当局修改规定,即简称的“陆生三法”,从去年秋季开始,有限制地开放大陆学生赴台就读。
限制可谓苛刻,可归纳为“三限六不”,限制招生的高校、限制陆生总数、限制医学学历采认、不加分优待、不影响内部招生名额、不编列奖助学金、不允许在学期间工作、不能入台就业、不得报考公职……
这个捆绑式的开放政策出台,有台湾同行仍然忧心忡忡地问记者:“大陆那么多人,今后我们的校园会不会挤满陆生?”记者反问:“如果大陆学生拿到了香港大学、甚至欧美名校的奖学金,为什么要到台湾来?”
我没有说服那位同行,但事实有说服力。去年秋季入学陆生上限是2141名,实际注册的有928名。
今年开年,马英九在第二个任期的“三板斧”指示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对大陆学生限制太多,请检讨一下哪些限制可做调整。
主管官员说:限制影响陆生意愿
一位大陆学生积极参加台湾校园的社团活动,她和记者聊天时说:“台湾的大学生非常关心弱势族群,我一边参加他们的讨论一边想,其实我自己就是弱势,只是他们‘无感’。”
马英九下令“检讨”的指示之下,台湾主管部门对陆生的困惑开始“有感”。比如看病问题,台湾主管大陆事务的官员表示,台“教育部”已经开始跨部门合作,讨论解决大陆学生看病难的问题,大陆学生可加入商业医疗保险,每个月支付500元新台币,每次门诊最多可赔付1000元新台币,如住院,每天最多赔付1000元新台币,如遇重大疾病须动手术,最高赔付为每次12万元新台币。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