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校园孕育新希望(图文)

2011-07-28 来源:人民网 浏览量:

——甘肃省天水市中小学校舍震后重建侧记

甘肃省天水市新华门小学的学生在新校园开展足球比赛。 汪月敏 摄

■特约通讯员 闫锁田

近日,当笔者走进甘肃省天水市长城中学时,看到新综合大楼已拔地而起。“这栋综合楼是中央灾后重建项目,总投资840万元,建筑面积6054平方米,到秋季开学就可以使用了,今后长城中学将成为秦州区东郊规模最大、覆盖人口最多的一所学校。”校长梁冰说这番话的时候脸上露出了笑容。

在2008年发生的汶川特大地震中,天水教育系统同样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但是,3年过去了,和长城中学一样,如今天水城乡建筑最漂亮的是学校,最安全的是学校,最现代的也是学校,校园的巨大变化见证了希望。

精心谋定重建路线图——7亿资金构筑起坚固新校园

汶川大地震使天水1802所学校校舍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受损面积达116.4万平方米,直接经济损失11.1亿元。

为了保证学校灾后重建有效、有序进行,既顾及当前,又着眼长远发展,天水市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全市教育系统受灾学校校舍维修重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天水市受灾学校校舍维修重建工作实施方案》、《天水市教育系统灾后重建规划》和《天水市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这4个蓝本把全市学校灾后重建、布局调整和“十二五”规划的实施通盘考虑,为学校重建谋划了一条明确的路线图。

而为争取灾后重建项目资金,市教育局组织全市教育行政部门干部在10天之内编制完成了1802所受灾学校一校一册的项目建议书,项目建议书包括学校基本情况、受灾情况和重建需求,整整7000多册项目建议书为重建提供了样本支持。

进入灾后重建阶段之后,天水市灾后重建领导小组决定,市4大组织的35位领导每人联系一所灾后重建重点学校,主要协助县区调整教育布局结构,监督检查规划设计及招投标、建设质量,协调解决建设资金,从而有力保证了维修重建任务的如期完成。

144天建成一所学校,与时间赛跑的速度创造了天水校舍建设史上的奇迹。2008年11月17日,由北京广济寺捐资90多万元重建的秦州区皂郊镇杨集村弘慈小学落成。该工程于6月23日正式动工,仅仅用了144天就建成了两层砖混结构的教学办公楼及宿舍、厕所和围墙。同时完成了校园操场及道路的硬化,并安装了供暖锅炉。该校成为秦州区第一所用锅炉供暖的农村学校,也是全市灾后农村学校校舍重建的样板工程。

据了解,3年来该市共实施落实资金的中小学灾后重建项目340个,总投资73144万元。截至目前,完工328个,完成投资量70617万元,占97%,全市中小学落实资金的灾后重建工作基本完成。

众人拾柴火焰高——3年重建留下宝贵精神财富

天水是甘肃省人口大市,市、县两级财政十分困难,资金短缺是制约学校灾后重建的瓶颈。在这样一种困境中,社会各界慷慨解囊,为天水学校灾后重建雪中送炭。据初步统计,社会各界及兄弟市州政府、单位和社会名流先后为天水援建学校106所,援助资金2.28亿元。

新华门小学有一位叫杨霄的同学,她的父母是个体户,听到学校要重建的消息后,夫妻俩把辛辛苦苦赚来的1万元捐给学校,以表达他们的一片爱心。天水市特殊教育学校搬迁新建工程是社会各界用爱心筑成的,在项目即将收尾阶段,新校设施设备配套资金出现较大缺口时,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景辉立即动员社会各界为市特教学校捐款,3个多月时间学校共筹集到捐款1200多万元。

军民心,血肉情。麦积区甘泉镇云雾小学是天水第二炮兵部队广大干部官兵踊跃捐款100万元而建成的。如今新的云雾小学一派新气象,学校占地10亩,一栋3层教学楼傲然挺立。这100万元捐款凝结着二炮部队对麦积教育事业的热情,凝结着人民子弟兵对莘莘学子的关切。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