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校园孕育新希望(图文)
3年重建,自强、自立、自救,坚强、坚定、坚韧成为支撑重建的精神源泉,同样成为汶川大地震留给师生最宝贵的财富。
新华门小学校长田青深有感触地说:“学校建成后,师生们没有忘记安赛乐米塔尔、卢森堡、征程建筑公司这些熟悉的名字,也没有忘记参与学校重建的人们。每到节假日,同学们便会寄去贺卡,捎去真诚的问候与祝福。”
“5·12”地震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北京红十字会先后为秦州区5所学校援助资金2494.56万元,建起了新的校舍。为了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该区72所中小学建起了学校红十字会,在学生中发展红十字会员10万余名。该区各学校把普及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与学校德育教育相结合,纳入教学计划,每周召开主题班会,教育学生从小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去年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灾害发生后,该区各中小学学生纷纷捐款捐物,奉献爱心。
“社会的关爱让我们重回校园,我们要珍惜这一切,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祖国做贡献。”这是新华门小学六年级学生张晓辉的感言。
有力缩小城乡学校差距——重建为天水教育注入活力
天水市教育局局长李淳告诉记者:“我市灾后学校建筑标准一律按照‘8级抗震、9度设防’的要求设计施工,能够保证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裂。学校的配套设施建设也一并考虑进去,给今后长远发展留出很大空间。”
如今,优质教育资源已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张家川县在灾后重建中融入了标准化学校建设的元素,为新建的县一中新校区征地165亩,投资7000多万元,建成4万多平方米校舍,新学校能容纳3000多人,35个教学班,现已投入使用。
正是在重建当中,天水市城乡学校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清水县三中是该县于2009年无偿划拨土地80亩易地新建的,新校园分为教学区、生活区和活动区,配套建起了学生住宿楼、餐厅,配齐了实验室设备。一位农村学生家长到三中看望孩子后感慨地说:“原来想娃离家远了,担心挨饿受冻,一看才晓得娃享受着大学生的待遇哩!学校挪到城里真好哇!”
清水县青莲附中校长金东林说,灾后重建在改善学校硬件设施条件的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全校师生的教学热情。2009年学校虽然搞重建,但初三毕业会考仍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2010年,学校在毕业会考中“七合率”较2009年又上升了3.8个百分点,学校连续3年被郭川乡党委乡政府评为“教育教学先进单位”。
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h/2011/0716/c25408-2106858666.html
中国教育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1-07/16/content_49861.htm
中国教育新闻网:http://www.jyb.cn/basc/xw/201107/t20110716_443093.html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