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伏羲庙(图文)

2010-12-16 来源: 浏览量:

 

牌坊

  原有三座,即“开天明道”、“继天立极”、“开物成务”牌坊。  

  “开天明道”牌坊在大门前,处台基之上。明嘉靖二年(1523年)创建。乾隆六年(1741年),秦知州李宏邀进京觐见回任的西宁道杨应琚书“开天明道”匾以更替已佚失的“太昊宫”匾。嘉庆十年至十二年(1805~1807年)间重修,并对“开天明道”匾重新翻刻。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间又重修。牌坊通高11米,面阔3间计10.5米;檐楼三架,两级庑殿顶,累经重建,依旧呈明代建筑风格。 

  “继天立极”牌坊和“开物成务”牌坊,在台基前当街。前者在东,后者在西,跨街而建,两厢对峙。东牌坊界伏羲庙东墙,西牌坊界西墙。牌坊下各立一石,铭文告诫过往行人:骑马者下马,乘轿者下轿,以示对伏羲的崇敬。牌坊为明嘉靖十年(1531年)创建,清乾隆四年(1739年)、嘉庆十年至十二年(1805~1807年)间、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间重修。1958年,天水市通行有轨电车,线路穿坊而过,为不影响运营,牌坊基座被整体加高1米左右。1972年4月被拆毁,明代榜书不明下落。

门坊

  门坊又称大门、正门、前门、头门。明弘治三年(1490年)创建,嘉靖二年(1523年)、清顺治十年(1653年)、乾隆四年(1739年)重修。嘉庆十年至十二年(1805~1807年)间由原来的3间扩建至5间,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间又重修,始成今制。面阔5间计17米,进深2间计5.4米。悬山顶,绿瓦龙吻,质朴典雅。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