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伏羲庙(图文)

2010-12-16 来源: 浏览量:

 

朝坊

  分列于先天殿前东西两侧和太极殿前东西 两侧,相向对称分布。中院、第三院都有。明 嘉靖二年(1523年)创建,当时有20间。清乾隆四年(1739年)修葺6间,新建14间。嘉庆十年至十二年(1805~1807年)间重修10间。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间改建为16间,即中院先天殿前东西各5间,第三 院太极殿前东西各5间;现存太极殿东侧3间,悬山顶,土木结构。1989年,天水市政 府投资在先天殿露台前东西两侧重建朝房各5间,出廊式悬山顶砖木结构。朝房是仿宫殿式 建筑设置的,按古代惯例,文武官员上朝前先在朝房做准备活动,或面浴或整衣冠,而后静待金銮殿的上朝钟鼓声。文官居西朝房,武官居东朝房。伏羲庙的朝房平时闲置,举行祭典时用以接待官员或相关人员,成为小憩用茶的场所。在清代,或许是想沾染人文始祖的灵气吧,一些潜心科举考试的士子,借住朝房,彻夜苦读。

钟鼓楼

  分列先天殿露台东西。清嘉庆十年至十二年(1805~1807年)间创建,均呈六角攒尖顶,小巧玲珑。原来都是封闭式的,只留一面为门。现柱间的雕花窗棂已全部拆去,与亭无二致。  

  钟楼在民国29年(1940年)十三临时教养院进驻伏羲庙后,因失火被焚毁,清代的大铁钟下落不明。现存的钟亭是1988年天水市博物馆复原重建的。民间祭祀伏羲的组织“上元会”补铸铁钟一口,悬置其中。  

  鼓楼依旧,而鼓早已不知去向。依据采访所知,原来鼓楼的鼓很大很响,民国33年中国戏剧学社戴涯话剧团来天水演出话剧《雷雨》,还曾借用这面鼓伴奏雷声。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