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伏羲庙(图文)

2010-12-16 来源: 浏览量:

 

仪门

  仪门又称二门,明嘉靖二年(1523年)创建。明代榜书“文祖”,清时改悬“道启鸿濛”匾,现悬著名书法家楚图南的“伏羲庙”匾。清顺治十年(1653年)、乾隆四年(1739年)重修。嘉庆十年至十二年(1805~1807年)间由原3间扩建为5间,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间又重修,始成今制。悬山顶,形制和大门同,规模略小,遥相对应,构成甬道式建筑。

 

先天殿

  先天殿又称正殿、大殿。在中院后部正中,是伏羲庙建筑群的主体建筑。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1483~1484年)创建的太昊宫是其前身,但原宫址未必是今殿址。嘉靖二年(1523年)扩建,时榜书“先天”因伏羲先天八卦而名。清顺治十年(1653年)、乾隆四年(1739年)、嘉庆十年至十二年(1805~1807年)间、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间屡经重建,始成今制。面阔7间计26.4米,进深5间计14.05米。殿雄距宽阔的露台之上,庄严宏伟,重檐歇山大顶衬以龙吻脊、雕花天宫宝刹,显得高贵典雅,气度非凡,虽屡经重修,依旧呈明代风貌。上檐殿身七架,下檐周匝回廊,间架结构自然,比例尺度合理。正面明间、次间、尽间隔扇门窗雕以龙、凤、仙鹤、麋鹿等吉祥动物图案,饰以牡丹、艾叶、松枝等植物,华丽精美。因阅历久远,色彩斑驳,时显苍桑气息。殿内伏羲圣像高3米有余,手托八卦,目光如炬,正襟危坐神龛中,灵气逼人。像右原有龙马雕像、左原置河图洛书石盘,民国30年(1941年)被十三临时教养院生产合作社拆除,现已依原样恢复。殿顶棚以井口天花和藻井(在正中)相伴装饰;井口天花镶嵌伏羲六十四卦卦象图,而藻井施绘河图和伏羲先天八卦图,将装饰和伏羲氏的业绩紧密结合,别具特色。   

  明月之夜,置身中院,月光从古柏枝桠缝中筛落下来,银辉泻地,而先天殿檐牙上的老铁钟迎风摇曳,叮当声轻盈入耳,犹如超入化境。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