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水旅游 > 周边景点
天水李子园普华寺(图文)

时间:2012-04-12 01:20:09  来源:来自网络  作者:乔理  浏览量: ; 字体设置:
热点导读:   普华寺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李子园上店村,地处西秦岭南坡河谷地带,境内高山连绵,森林茂密。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属于长江水系嘉陵江上游白家河流域。历史上是陇右

  普华寺位于甘肃天水秦州李子园上店村,地处西秦岭南坡河谷地带,境内高山连绵,森林茂密。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属于长江水系嘉陵江上游白家河流域。历史上是陇右通往川陕(东南)的经行大道,商贸较发达。唐以后至明代时曾称李子园为“席阳川”。

  普华寺历史上曾称萃严寺,孔雀寺,华严寺,是天水区域内历史最久,建筑最古,规模最大和最为精美的一座佛教寺院。始建于唐贞观十七年,是李世民传旨兴建的僧兵寺院,在寺内曾养一千余名僧兵,在李子园普华寺训练过高僧和尚兵,是备战时之需的。该寺历经千载,至今保存完好,明代洪武初年曾铸铁钟一顶,有铭文数百字,记载了普华寺的历史。

  据现存《秦州直录州新志》记载:“明琴州普华寺钟文“记;大明国陕西承宣布政使告,秦州麦积山下院萃严寺(今普华寺)住寺僧人普云曰:奉唐太宗皇帝谕旨建寺养僧兵。萃严寺自古丛林环宇。位于秦州镇南席阳川(今李子园)曾有遗登家佛堂,丘沈寺坐焚,修香火静养。释僧子普云、普凌、普光等千百余众僧兵,焚香供解,把守隘口。遵奉圣旨分界,东直至乏牛坡,西至铁岭关,南至门水岭,北至李家山以分界碑为界。古丛林后被僧灭,至洪武年间及被僧众理界,财开常住地金。孙来喜、来戈、来植、来举、来绩、来本、诵本、江来主寺至崇祯六年。新志云:唐太宗养僧兵处,寺创于唐初,明洪武以前寺必败落,至洪武年复兴,始铸铁钟,以记寺事。至清末时文字迹有脱漏舛讹,遂难全晓。普华寺在明代初年盛况可见矣。

  其后清康熙七年(1668年)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和国民时期曾多次维修过殿宇,并铸铁塔式教炉一座,其上铭文记载古寺历史。铭文记载:普华寺奉唐太宗谕旨而建,是养僧兵处“寺内尚存出土铜锤一柄,亦是僧兵所用兵器之见证。

  该寺院坐南面北,一进两院,山门为悬山顶牌楼式建筑,面宽进深各3米,大门两侧门槛上有木雕台鼓式门墩象鼻头承之,颇有古意。此为当年古建时原件,柱石如故,门上走马,彩绘斗拱均为新装,门上古楹联为:“紫竹座清风吹开霞雾千年晓;玉瓶注法雨洒遍乾坤万户春”,似台阁体书法写成。传为当地一位清代末年秀才聂廷举撰书。大门两侧各有6米之院墙,东北、西北两角有两坡水。悬山顶钟、鼓楼各一座,两楼上层前后各置栅栏,内悬钟、鼓。两楼均为旧物,至今仍末改动。进入前院有一座天王殿,前殿大梁末换,余皆均为新添材料。屋顶脊兽均为新件。殿中内置护法佛座。在前院西南侧另有两坡水之禅房3间,乃是全寺院惟独全部保存下来的旧建筑,在其北及其院东侧僧房均系新建之物。在“大雄宝殿”和“天王殿”门楣之上悬挂赵朴初、霍松林、郑荣祖、常明所写的大字匾额,书法雄健有力。在寺内后院的西陪殿西北侧廊下游移口古井,以大河光石干砌井壁,井面铺巨石。水深不足5米,清水干洌可口,真乃是神泉甘露。其井壁石面绿锈苔藓恰似绿绒毯毡装于井壁之上,井口石沿亦有上百年磨损绳纹槽痕,更显其古色拱桡。出得寺院山门,其北为小型广场,长约19.4米,愿有歇山顶卷棚相结合的凸字型拱璺楼,早被破坏干净,今在原基上新盖有一座戏楼,以备庙会期间唱大戏,是可供逛庙会者游乐的重要场所。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 匿名发表
合作:天水天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 | 甘公网安备 62050202000148号|
Copyright © 2005 - 2010 Tianshuixinshikong. All Rights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