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名遐迩的武山鸳鸯玉器 (图文)

2011-03-08 来源: 浏览量:

 

[文墨品味-精文选集]

武山鸳鸯玉玉器
 
                                               马天彩
 
    俗话说,黄金有价,玉无价。玉,是美的代称。甘肃天水武山县的鸳鸯玉玉器,以其优良的质地、精细的雕工、新颖的造型、奇妙的纹样、绚丽的色彩以及浓郁的民族风格蜚声中外。
 
    所谓鸳鸯玉,是指产于武山县鸳鸯镇一带的超基性岩石,化学成分是蛇纹石、碳酸盐、滑石、磁铁矿及铬尖晶石等。矿物名称叫蛇纹岩,属年青碧玉的一种。其成因是页岩在区域性地壳运动时,埋藏于地下深处,遭受强大的压力和热力,发生质变,变得更为坚硬,与钢刀、玻璃硬度相似。同时发育了沿层面的长裂隙,间以垂直于层面的短而疏的缝隙,各缝壁间因出现由变质而来的尖晶石矿物,发出耀眼的光泽,再加上墨绿、碧绿、翠绿、黄阳绿等底色陪衬,纹样奇妙,似蛇纹、若瀑布,又如漫天云霞,分外绚丽。且纹理致密、质地坚硬、细腻均一,有一定的透明度、块度和抗压强度。艺人们根据其材质加工成各种纤巧精致、晶莹玉润的玉器工艺品和复面细工板材。
 
    鸳鸯玉工艺品的制作可分为采石、选料、造型、绘画、雕刻、定型、抛光等几十道工序。其中采石和雕刻为诸工序中的关键。
鸳鸯玉的分布点主要有武山鸳鸯镇邱家峡矿点和庙儿湾矿点,其中尤以邱家峡矿点的储量丰富,赤露情况较好。
 
    到邱家峡矿点开采玉石,是一件非常艰巨的工作。那里头上是高耸入云的绝壁,脚下是奔腾呼啸的渭河,再加上灰雾吞吐其间,时隐时现,更增加了恐怖的气氛。由于地形陡峭,岩层厚实,所谓路只不过是石岩中开凿的几个脚印而已。到矿点还需翻越高差为400米左右的车家岭,有几段山路形状如曲扭之蛇,溜滑似鲫鱼之背,还有望不到头的直上直下的陡坡。早先开采时,采玉人必须携带锤凿巨索爬山越岭。鸳鸯玉大多以斜石纹状蕴藏于石山之间,虽只有数十米厚,但很难开采,既不能放炮,又不能重锤敲击。采出的石料,还要经过精选,只要有一点裂隙,就不能使用。山上的石料都要由采玉人背负回来,真是步步艰辛。近年武山县已成立矿山管理公司,已经探索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开采办法,正在改变采石作业的艰苦状况。
 
    武山鸳鸯玉玉器就是选用这种历尽千辛万苦开采而来的珍贵玉石为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和独特的抛光方法精心制成的。充分显示了鸳鸯玉的内在美、自然美和艺术美,既有实用价值,又富于诗情画意。
 
    鸳鸯玉玉器制作最早是散见于民间的工艺,当时只能雕刻一些简单的烟嘴、图章、镇尺等。1978年以后,成立了山丹工艺厂,才开始了夜光杯、三泡台玉茶碗、笔筒、玉镯等工艺品的生产。
 
    近年,山丹工艺厂请来了技艺高超的艺人,带出了一批批高徒,在玉器品种、造型、雕刻、抛光等方面有新的突破。现在主要产品有各种夜光杯、仿古双龙杯、三泡台玉茶碗、笔筒、香炉、健身球、麒麟、水牛、孔雀、花鸟、镇尺、镯子等上百个品种。其中尤以夜光杯、仿古双龙杯在国内外享誉最高。
 
    夜光杯是武山鸳鸯玉玉器的传统产品和主要产品,有小平杯、大平杯、小高杯、大高杯之分。艺人们吸取上海、酒泉等地产品的优点,刻意求新,其杯口呈喇叭形,壁薄如纸,晶莹透亮,斟入美酒,熠熠有光,且小巧玲珑,便于携带,深受国内外客人的欢迎,产品常常供不应求、库无存货。
 
    双龙杯是参照从民间收集的一只出土古杯仿制而成。杯带双耳,形似古代御用之物。两耳刻有龙头,杯面有双龙寿字,古色古香,玲珑剔透,光彩夺人,令人爱不释手。1982年7月,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和王后艾什瓦尔雅来甘肃访问,我国领导人特以仿古双龙杯馈赠,使武山鸳鸯玉玉器名扬海外。
 
    随着时间的流逝,武山鸳鸯玉玉器制作技巧日趋成熟,内容益加丰富,玉雕艺人准备发挥集体的力量,集各方之所长,通力合作一批更有新意的作品,使玉雕艺术更向前迈进一步。

 

    武山享有“众山皆藏玉”的美誉,山丹乡邱家峡一带,就蕴藏着大量的“鸳鸯玉”矿。鸳鸯玉,学名蛇纹岩,由于含多种化学成分,形成了斑斓的色彩,有墨绿、翠绿、淡绿、橄榄绿以及古褐红色等。暗映天然纹理,恰似龙蛇舞动,云霓缭绕,典雅壮观而成为玉雕工艺品高级装饰面料的理想材料。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