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得百花酿成蜜----天水书画家长卷

2011-09-17 来源: 浏览量:
“学识渊博者未必能成为书法家,而书法家必须要有一定的文史功底。”董老的谆谆教导,王凤保谨记在心,并努力实践,他明白,没有深厚的文学功底,难脱俗气和匠气,不能为写字而写字,“工夫在诗外”。他主张书法家不仅应具备较高的书写技能,而且要有相当的知识积累,有很高的艺术见解。为此,他正在刻苦攻研书法理论、美学、文史方面的知识,以充实和不断提高自己。他深有体会地说,坚实的文化底蕴,综合的艺术修养,纯熟的表现技法,都是书法创作必要的重要因素,他说在这些方面自己需要认真补课。
多年来,王凤保学习书法孜孜以求,精进不懈,甘于寂寞,淡泊名利。董晴野老师感慨系之,欣然命笔,为王凤保赠诗云:“信是为官不似官,置身宦海亦悠然。平居未羡吞天胆,倨贵原来过眼烟。但重诗书轻势利,也轻荣辱重因缘。随缘不计职高下,只为扶贫意志坚。”这,可谓是对王凤保先生人品及艺术追求的真实写照了。
 
 
 
 
莫愁前路无知己
——画家豆兴军
 
一头蓬乱的长发紧连着浓密的络腮胡子,如独行侠一般行踪不定、来去匆匆的高大身影,再加上包括绘画、摄影、收藏在内的诸多爱好,豆兴军绝对是别人眼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他在博客中这样描述自己:“豆芽,一个穷画家,一个摄影痴迷者,一个明清家具收藏者,一个古代佛像收藏者。”绰号“豆芽”的豆兴军实则是一位外表落拓不羁而内心极为细腻丰富、大脑中充溢着灵气和悟性的艺术家、收藏家。作为自己本职工作的电视摄影水平深得同行的赞许;绘画作品多次入选省级、国家级展览更是证实了他不容小觑的实力。在艺术之旅中,他所留下的每一个脚印都是坚实而清晰有力的……
生长于陇东宁县的豆兴军,自幼喜爱绘画,整天涂涂抹抹的他并未把学习看得很重,功课自然不是很好。因家庭成分不好而在大大小小的“政治运动”中吃尽苦头的长辈们无法乐观地预测孩子的未来,无奈之下,父亲让他去学一门将来可以混口饭吃的手艺。见儿子痴迷绘画,便也未加反对。贫困的家境无力为他提供必备的学习工具,他便就地取材,将自家做饭用的大案板当作画板来用。这一时期,他学习绘画的教材便是盛行一时的小人书。昏黄的煤油灯下,他几乎完整地临摹了画家冯远和施大畏创作的所有连环画,一本本小人书中的画面伴随他度过了无数个夜晚,令小小年纪的他乐此不疲,也无形中为练习造型的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他有幸遇到了启蒙老师刘志荣、马衡麟两位画家,在他们的悉心指点下,豆兴军从素描开始进行了正规的绘画技法训练。1980年因文化课成绩不理想高考落榜后,他参军入伍。因擅长绘画被分到所在部队宣传科,整天的写写画画使他有了更多的机会提升自己的绘画水平,很快他便在工作中游刃有余,成为了骨干人员。1985年中越自卫反击战期间,他随部队开赴前线。我军将士保家卫国、浴血奋战、舍生忘死的大无畏精神震撼着豆兴军,在前线他画了数十本战地速写,并构思着将自己所见所感用更为丰富的油画语言表现出来,脑海中反复酝酿之后,一幅新的作品诞生了。以反映后方军工战士为前线运送弹药为主题的油画《三月里的风》获解放军总政治部主办的“全军美展”二等奖。不久之后,豆兴军又一次展示了他过人的绘画天分,1987年,油画作品《心声》入展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六十周年美展。1989年,豆兴军转业到我市某金融单位工作,脱下了军装,但他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艺术追求。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摄影和绘画依旧是他的最爱。
在此期间,他开始尝试连环画创作。小时候,在小人书中他汲取了最初的艺术营养,他对小人书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经过艰苦的创作之后,《他和她》、《刘巧儿》两本精美的连环画出现在读者的面前,而此时的他还不满30岁。
并不安于现状的豆兴军又开始了新的探索,他觉得,还应该以更加广阔的视野中开拓自己的艺术空间。“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1993年,已调入市电视台从事新闻采访工作的豆兴军为著名画家丁尚德先生摄制专题片,丁尚德先生精湛的国画技艺、深厚的艺术修养令他钦佩不已,更让画了20多年油画的豆兴军真切地见识到了国画的魅力所在。此后,他转向了国画的创作。除了向我市著名书画家董晴野、杨鸿森、丁尚德等人求教之外,豆兴军还大量临摹古画,他对宋代画家梁楷的《泼墨仙人图》极为喜爱,对作品的运笔、气势更是推崇备至,至今已临摹近20遍,从名作中汲取的养分令豆兴军在笔墨浓淡、绘画技法上获得了质的飞跃。
擅长写意人物画的豆兴军近年来佳作迭出。《藏族人物》、《圣土》、《有荷自然凉》、《向往》等作品先后入展省级、国家级展览,他的国画作品格调清新,笔墨淡雅,自然淳朴,贴近生活,画面具有油画的质感。他的人物画多选取藏胞为主角,认为他们面部表情的沧桑凝重和装饰繁复热烈的服饰极具表现力。为收集素材,豆兴军每年都要去几次甘南,拍摄的素材上万张,厚厚的几大本素描都是他一点一滴积累的创作素材。他的《甘南人物素描集》即将付梓,著名画家陈丹青为他题写了书名,又是他勤奋习艺的一个见证。
身为省中国画研究院画家、省美协会员、市美协理事的豆兴军还将收藏明清家具及古佛像作为自己的又一爱好。徜徉于艺术的海洋,他舍弃了本该拥有的许多幸福和快乐;而收藏古玩使工薪阶层的他捉襟见肘,囊中匮乏。如今,已届中年的豆兴军孑然一身,居无定所,面对别人不理解甚至困惑的目光,他并不后悔,每每看着自己精心绘制的作品或淘来的一件件“宝贝”时,他都会觉得心情豁然开朗,感到快乐而充实。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