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得百花酿成蜜----天水书画家长卷

2011-09-17 来源: 浏览量:
出生于秦安县莲花镇一个普通农家的冯泊,爷爷在当地是受人尊重的乡村画师,二哥的年画更是为人所称道。受家庭的熏陶,年幼的冯泊也喜欢上了涂鸦。然而,贫困的家庭无力为他提供学习绘画的必备条件。但这并未扑灭冯泊心灵中萌芽而出的艺术之梦,他利用一切机会来练习绘画。一位在煤矿工作的亲戚被这个孩子对绘画的热爱与执著所感动,送给他一本《郭绍刚素描选》,这使冯泊犹如暗夜中见到一盏明灯,他终于有了学习的对象。他如饥似渴地练习着,从书中汲取着艺术的养分,这使他获益匪浅。对绘画的极度痴迷甚至使他无心于学业,已届中学毕业的冯泊听了同乡描述新疆的种种神奇与美好,外面的世界如此精彩,吸引着青春年少的他放下书包,背起行囊随打工的人流来到了新疆。在石河子市的农垦基地,他找到了在此工作的三叔,渴望有一份工作来养活自己以减轻家庭负担的他却被送去上了职校美术班,慈爱的三叔不忍心看着这个“绘画迷”浑身的灵气被沉重的力气活所消磨掉。毕业后的冯泊先后在工艺美术厂和昌吉市群艺馆工作,儿时的爱好变成了如今的职业,冯泊实现了人生中第一次跨越。
1994年调回天水工作的冯泊在1999年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渐有名气的冯泊用手中的笔谋生的同时也渴求进一步提升自己,在有了一定的经济能力后,他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二次跨越,由画师成长为画家。1997年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后,2001年进修于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高研班,2003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同等学历班。在向名家名师学习的过程中,冯泊的画技有了很大提升,但同时,他也清楚地知道,自己学习的是老师的艺术理念,而不仅仅是绘画技法,“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他认为,作为一名画家,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盲从于别人,进修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每个老师的绘画技法、艺术理念,都有所不同,只有将绘画的“画理”研究明白,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画自己的东西才是最终的目标所在。
与大多数画家山水、人物、花鸟专攻一类,写意、工笔精于一种不同的是,冯泊觉得自己从未形成固定的创作思路。他认为,艺术创作要不断地求新求变,停滞不前,风格定型只能说明艺术生命的终止。绘画大师李可染到死都觉得自己尚未形成固定的风格。冯泊在绘画上可说是全面发展,并未拘泥于一种。山水、花鸟、人物都是他的绘画素材,技法中写意、工笔兼擅,甚至还有油画。他觉得,各种绘画技法都互有帮助,相辅相成,他用写意的笔法来画油画,而将油画创作中的理念运用到国画山水花鸟的创作中来。他的山水画取材于祁连山和黄土高原特有的山川地貌,“西北人要画出西北特有的地貌”,作品格调高雅,雄厚博大,内容充实,笔墨酣畅,风格淳朴。他的工笔花鸟以自然界的花草禽类山水相穿插,而人物画素材则以藏胞为主体。多年前在职校,他对老师画的鹰和荷花印象深刻,超越老师的作品成为自己的愿望,而在获得多次大奖后再去看时,觉得不过如此,因为他早已站在更高的平台上。
 如今已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工笔画协会会员的冯泊自1997年开始,作品多次入选国家级大展并获奖,在《美术》、《美术研究》、《美术大观》、《新美术》、《时代美术》、《书与画》、《中国书画报》、《美术报》等全国数十家报刊发表或专版介绍。他创作颇丰,平均两年出版一本画集,出版有《甘肃美术家优秀画库·冯泊山水画集》、《中国当代实力派画家·冯泊工笔花鸟画集》、《走进中国画名家·冯泊作品集》等。
冯泊说,自己从当初肩膀上扛着个脑袋、两手空空地走出山沟的穷小子,到如今事业有成,家庭幸福,都是自己一步步奋斗得来的,对艺术的不懈追求成就了今天的自己。如今,他正在积蓄力量,为自己寻找更为广阔的天地。艺术世界的多姿多彩是如此强烈地吸引着这个年近四旬的西北汉子,使他无法停止自己的艺术之旅。
 
 
 
 
 
 
 
·          不待扬鞭自奋蹄
——书画家屈德洲
 
在屈德洲阔大的画室里,除了文房四宝和三两幅刚成稿的书画作品外,几乎再无多余的纸张。这对于作为我市较早加入中国书协、在书画界颇具知名度且素以勤奋习艺而著称的屈德洲来说,空空荡荡的案头不能不令人在心中打个大大的“?”号。
问及原因,原来屈德洲每天写的字、画的画也不少,但大多都被他撕掉了。即使是留了几天的书法,如果发现其中的不足,还不尽人意,他也会毫不犹豫地付之一炬。自己认为不满意的作品,即使是应酬送人,也不能用。几十年来,屈德洲就是这样严格地要求着自己,在不停地写与撕的过程中提升着书画技法。在他的书橱里,一摞一摞的获奖证书记载着他在艺海跋涉时留下的每一个脚步……
屈德洲自幼喜爱书画用笔四处胡乱涂鸦是童年的记忆里最快乐的游戏。从进入学校的第一天起,便开始了他与书画的不解之缘。求学时期,两位老师的言传身教激发了他对书法的兴趣,在老师的引导下他养成了临帖的习惯并坚持至今。工作后,他也因拥有一定的书法功底而常被单位委以写标语、绘制宣传栏的重任。渐渐地,他年纪轻轻便在当地颇有名气。“蹉跎岁月多蹉跎”,几十年的岁月,他由风华正茂走向成熟稳重。从一名乡村教师,在远离都市的偏僻山村一步步由村学到小学再到中学,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了命运女神的眷顾,留在北道区工作。又经过几番调动,1987年他在北道区文化馆停住了漂泊多年的脚步。无论身处何处,书画总与他紧密相伴,给艰辛贫困的生活带来无尽的乐趣。每每说起人生的坎坷遭际,屈老并没有过多的唏嘘慨叹,反而认为自己非常幸运:“我一辈子所干的工作都与心爱的书画有关,书画既是我的爱好,又是我的本职工作。我在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的同时,又满足了自己的爱好,二者可以兼顾,感到很满足。特别是在文化馆工作后,优越的条件更使我无法停下前进的脚步。”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