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历代战事记之:红军战略转移在天水

2012-03-06 来源:中国甘肃网 浏览量: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为避开国民军的围剿,于1934年冬分别从中央根据地和鄂豫皖据地撤出,向西转移。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在四川西北部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后由于四方面军领导者张国焘拒绝北上,惟一方面军主力一、三二个兵团于9月上旬北进,抵达甘肃南部之俄界。随军至俄界的中共中央领导人举行会议,决定将所部改编为红军北上先谴支队(又称陕甘支队),继续北进。第二十五军则先至陕南,开辟了新的根据地,1935年7月再离开陕南,8月初进入甘肃。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从湖南出发,亦向西转移,1936年7月抵达四川西部的甘孜,与尚滞留在其地的四方面军会合,接着与四方面军一起北上,向甘肃进军,8月进入陇南后,按照中共中央军委关于在岷洮一带打击国民军的计划,转战于宕昌、岷县、礼县等地。

  一、第二十五军围攻天水

  1935年8月初,由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政娄吴焕先率领的红军第二十五军三千余人从陕西凤县进入甘肃,攻克两当县城。8月4日,从两当北部太阳寺进至天水县利桥黄蛟鱼,5日上午抵利桥镇。驻利桥的县保卫团常备大队第六分队六十多人抵拒,被红军击溃,队副白俊贤毙命,队长周尚荣被俘。7日,红军经马跑泉进至县城(今天水市秦州区市区)外东校场。时城内驻有国民军第一师留守处和十二师工兵营。天水县代理县长庄以绥先闻红军北上,即召集城内警兵、保卫团和壮丁队会同驻军,设城防指挥部,以第一师军官训练班副队长李捷发为指挥。及红军至,庄、李即令分部守五城。当晚,红军先攻据北关一带,继分一部攻第一师在北山所建两个碉堡,主力开始攻城。双方攻守甚为激烈,以中和门攻夺战更甚。至8日晨,因城内凭借城垣防守,红军未能攻入,北山碉堡亦未能下,遂撤往城西十里铺一带休整。下午,国民军第二十师补充团从甘谷经中梁抵达县城。夜半时分,红军再次攻城,仍未能克。9日,闻国民军第五十一军正向天水趋进,知城已不能取,红军便由川口(今属太京镇)北走,往沿河城(今新阳镇),途经韩家湾时,曾与增援天水的省东路交通司令马锡武部骑兵冲突。10日晨,离开沿河城王家庄等村去秦安。

  红二十五军进入秦安后,驰往县城,在城南击溃省交通司令部所属王子烈连的阻击,县长杨天柱和城内驻军闻讯逃走,8月10日上午,红军进入县城,11日晨撤出北上,12日经魏店往通渭、静宁,9月至陕北。

  二、第一方面军途经天水

  1935年9月24日,彭德怀任司令员、林彪任副司令员、毛泽东任政委的红军第一方面军(亦称陕甘支队)七千余人由岷县进入漳县。时国民军第五十一军之一一四师移防天水西部和陇西,红军闻武山空虚,即于25日由漳县东南新寺镇进入武山,沿榜沙河谷北进,26日,在鸳鸯镇一带渡渭河。当最后一部渡过时,国民军追剿部队赶到南岸,隔河用枪炮射击。红军料其不敢冒然过河,还击一阵后,继续北进。王开湘、杨成武率一部佯攻陇西,主力则分别经武山县北榆盘和甘谷礼辛、安远趋通渭,10月抵陕北。

  三、第四方面军转战天水

  1936后8月中旬,红军第四方面军转战至岷县、漳县东部。23日,由军长王树声、政委詹才芳率领的第三十一军由新寺镇进入武山。此前,孙玉清、陈海松所率第九军、程世才、李先念所率第三十军均转战至陇西、漳县一带,并击败驻陇西的国民军第三十七军毛炳文部,迫使毛炳文部退守陇西、武山两县城不敢出。由此红军得以在武山、陇西一带乡间休整月余,筹集军粮,并在一些地方建立苏维埃政权。

  9月3日,第三十一军一部由武山转战至通渭。9月下旬,国民军胡宗南部从陕西增援陇右,为防其部切断红军北上通道,四方面军从陇南各部奉命向北转移。10月上旬,最后一批红军撤离武山转往通渭。毛炳文部欲追击,被击退。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