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第一县的由来(图文)
一、缘起
1998年6月,时任甘肃省甘谷县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的牛勃同志开始留心和研究这个问题,结合自己对国内外郡县制研究动态的了解和思考,在《〈甘谷县志〉征订启事》中第一次大胆地提出了《甘谷县志》为“华夏第一县县志”的说法,这是我们迄今所能看到的“华夏第一县”的最早出处,他的依据便是“甘谷县中国历史上最早建县的地方。”抱着对历史问题慎重处理的态度,在他任常务副主编的《甘谷县志》和他亲自撰写的《概述》中,依然沿用了“为全国最早建县的地方之一”这种含糊的说法。这种看似自相矛盾的说法,正好透视出史学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作为一家之言,是很难轻易进入具有一定权威性的“正史”和官方修纂《县志》中的。但这种提法已经透露出一个信息,这就是关于“华夏第一县”的说法已经不仅提出,而研究已经开始,并正在进行之中。
2000年4月,因人事变动,牛勃同志由县志办调到县委宣传部,分管对外宣传工作。在此他很快发现了一个问题,作为一个五十多万人口的大县,对外宣传中竟没有一面鲜艳的大旗可举,或都说缺少一块具有全国意义的外宣甘谷的金字招牌或黄金品牌。这个发现坚定了他研究华夏第一县的信心。他将这个想法告诉了当时任县科技局局长的杜发春同志,得到了杜发春同志的热情鼓励,答应列入县软科学研究课题进行专门研究。从2001年4月开始,在做了几年的认真思考和充分准备后,牛勃同志开始了最终的论文撰写,题目为《华夏第一县考辨与甘谷县文化定位思考》。
华夏第一县研究是一个涉及到历史学、方志学、文字学、社会学以及经济、地理、文化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课题,需要研究者除具备上述学科的基本知识外,还需对郡县制研究的国内外动态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对大量古代典籍和地方文学资料有一定的掌握,然后,找到恰当的突破口,在找出别人错误的基础上,树立自己全新的观点。为此,他先后两次自费去兰州大学图书馆、甘肃省图书馆查阅资料,并到天水师范学院国学所向有关专家请教咨询。
2001年6月,牛勃同志完成了《华夏第一县考辨与甘谷县文化定位思考》的论文撰写,经过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和反复修改后,于同年7月向县科技局提交了这篇3万6千多字的研究报告。县科技局在接到报告后,随即报送市科技局,并将论文全文收入《甘谷县科普文选•软科学专集》,于2002年元月出版。
市科技局接到报送论文后,认为该论文“不仅对提高甘谷,而县对提高天水市知名度将产生很大的作用”,遂直接列入天水市市列软科学研究课题,由市上组织省内外专家进行评审验收。2002年3月,中国软科学研究会理事、教授、天水市科技局副局长李万泰和研究室主任越彦琰专程来甘谷,向县上领导靳来福、张健通报此事,并就有关问题和牛勃同志进行商讨,建议将原论文改为研究报告,标题变为《华夏第一县与甘谷县文化定位研究》,以甘谷县科技局名义直接上报市科技局。
权威评审
2002年11月30日,三和园宾馆四楼会议室高朋满座,专家云集,气氛严肃而紧张。受天水市人民政府委托,天水市科技局召开《华夏第一县——甘谷软科学研究成果鉴定发布会》,对甘谷县科技局报送的软科学研究课题《华夏第一县与甘谷县文化定位研究》进行评审鉴定,一旦获准通过,即举行新闻发布会,向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科技报》、《中国工商时报》等十余家新闻媒体发布新闻。
参加鉴定发布会的省内外专家、学者、教授和领导有:
周述实
李万泰
陆庆夫
徐日辉
关连吉
王明学
陈逸年
林双成
刘雁翔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