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大南门”(回忆录)

2011-11-06 来源: 浏览量:

  作者:众里寻她千百度(2007-09-18 00:26:46)

    建国初期,天水城有四座城门,东有东关,西有西关,北面是北关,而南面只叫南门。有城门时,南城门并不大,也就走行人车马。有句笑话说,小孩子横着拿根竹竿进不去城门。但自从拆了城门和两侧的城墙后,南门口豁然开朗,从南门口到大照壁,成了一个小广场。往西,有通往“官泉”的一条大路;往南,有一段下坡路,可去公园。因此上,南门口人来人往,倒也十分热闹。但是最热闹的,是在小广场上大照壁前常常搭台唱大戏(秦腔),有时还演"灯影子”,“泥头子”(木偶 )戏。每当唱戏时,看戏的人黑压压站半街,秦韵古调回荡在南门夜空 。在南门口,还有一处演戏的地方在东城根大巷道东边的戏园子,我那时年幼,只记得那个戏园子是露天的,放着几排长椅,看戏要对号入座。可是我们小孩子看戏,从来不买票,都是戏没开场时进去玩耍,戏开演后大人们也不撵我们。我常常是趴在台口看,虽然不记得当时戏的内容,但却记住了“青衣”,“旦角”的“莲花指”,还有那古典美的服饰。也记住了大人们说是“红盛班”演的。以及人们对戏的内容的总结心得:“不是奸臣害忠良,就是相公缠姑娘。”

    南门口除了唱戏,还有江湖人耍猴的,只要一听见敲锣声,周围的小孩都往南门口跑,人围多了,江湖人让小猴自己从箱子里取出行头穿戴起来,作倒立,或向人敬礼,作揖。最后节目是端着锣收钱。有时候,南门口还能看到公园里马戏团演完“跑马”后遛马的,演员牵着马,那些马个个体格强健,脖子上挂着许多大铃铛,走路时铃声悦耳,渐渐远去。这一切,都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天水大南门,在过去的岁月里曾经演绎了太多的古城文化,为当年尚还贫穷的百姓们带来了欢乐,人们会记住这些艺人,就像我不会忘记大南门一样。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