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改变了三阳川(图文)

2012-01-19 来源: 浏览量:

三阳川人不仅受到干旱的困扰,而且深受污染所害。位于渭河北岸的中滩镇渠刘村,有条引渭渠,贴着村边笔直地由西向东流淌。村民们告诉记者,这条渠是清朝村民开出来的,距今100多年了,过去不仅用来浇地,而且供人饮用。平时打上水,在水桶里等自然澄清即可饮用;发洪水时,水太混,倒上一些腌酸菜的浆水,水马上就清了。但近二三十年,水被污染了,有时还漂黑泡泡,甚至变成红色,根本不能喝,现在群众都改喝机井水。60岁的刘正如一边比画一边说,现在群众用渭河水浇地时特别小心,一般周末不用,因为上面的企业肯在这时候排污水。如果浇上了红色的水,蔬菜,特别是辣子,清早浇上,下午就死了,灵得很。就是平时,也不敢多浇,浇多了,两三天后,也就死了。你不要看现在的水是黄的,每次浇了地,地上都会有一层红色。

  渭河受创伤痕累累

  影响三阳川生态的不仅仅是渭河上游。

  渭河流经石佛镇时,葫芦河由北向南汇入。葫芦河是渭河在甘肃境内最大的一级支流,流域内有人口近40万。记者特意赶往葫芦河杨家村段采访。记者看到,河水流量不大,流速平缓,失去了最大支流的气势。宽阔的河床上堆着一座座生活垃圾。在一堆废弃焚烧过的橡胶轮胎旁,各种颜色的塑料袋混杂在炉渣、石灰一类的废弃物里。一些塑料袋被埋在河床的细沙中,疾风吹过,呼呼作响。垃圾受到河水的浸泡后,膨胀湿润,几只蟾蜍并不知道污染对它们意味着什么,选择了这里作为交配的地点。

  顺着杨家村南边沟渠,一股碗口粗的污水直接流入葫芦河。污水流经的地方,土地全部被染成暗红色。这些污水来自村里的一个绒线厂。稍早前,有四家绒线厂同时排放,污染更严重。由于葫芦河上游修建了数座拦水坝,这里的村民灌溉用水出现了阶段性短缺。据资料显示,近十年来葫芦河基本断流干枯,1998年断流120天,1999年和2000年平均断流84天。

  从三阳川东上,这里的渭河河床趋于平坦,河水泥沙沉淀下降,水面比下游宽阔了许多。

  两侧沙大堤上栽种的柳树直径都在四十厘米左右,已经抽出了绿芽。在渭南镇渭西村河段,记者看到此处有人使用抽沙泵采沙,隆隆作响的机器声在百米之外就能听到。从此处至上游五公里长的河道内,分布着大小不等的两座采石场和两处采砂场。位于卦台山北测河道内的采石场长达200余米,占据了三分之二的河道,被挖掘过的河床变成深十余米的大坑。

  因为渭河,三阳川五谷丰裕;因为渭河,三阳川承受着污染;同样因为渭河,三阳川正在悄悄改变。改变来自被污染成红色的河水,五谷不能再充盈生长;改变来自日渐减少的河水,土地的肥沃再不比当年。

  登高远眺三阳川,想起丰饶的关中平原,但愿它的未来不再蹈三阳川的覆辙。

  (来源:西安晚报 2006-3-30)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