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小小“记忆馆”盘活乡村旅游大资源(图文)

2019-03-01 来源:秦安县新闻中心 浏览量:

  秦安,一个充满无限魅力的地方:它高铁穿城、高速绕城、桃花十里……当然春笋般成长起来的“乡村记忆博物馆”同样魅力无限。它的魅力正如人们所说是对过去的记忆做好的一种收藏,更是对悠久灿烂的农耕文化的传承和浓厚的乡土文化气息的涌动。一言以蔽之,它的别样魅力真正在于让乡村文物“活”起来,让乡村文化“动”起来,也在于让人们记住历史、珍惜现在、激励未来。难怪人们尤其返乡的人们对它情有独钟。

  每逢佳节,思亲更想家。毋庸置疑,有时思亲想家就成了出门在外的娲乡人心中挥之不去的那个小小的“记忆馆”。近年来,返乡的秦安人每每回家,第一个想要去的地方当然是“乡村记忆博物馆”,因为这里有儿时的美好记忆,更有诉说不清的五味杂陈和心中的那根魂牵梦绕的“魂”。

  建于2014年的康坡村乡村记忆博物馆,是秦安县最早的村史馆和乡村博物馆,来来往往的人们大都会走上一走,游上一游,尤其返乡人员。该馆分古城兵戈、古城俊杰、古城焕彩、古城嬗变、古城梦圆五大部分,分别展示了康坡古城的往事印记和现实嬗变。馆内实物则搜集到了群众的生产工具、特色产品、娱乐器械、通讯工具和战争遗物等。

  “老碾、独轮车等这些物件可是我们的当时的‘宝贝’,为我们出了不少力,是我们这代人困难时期奋力拼搏的见证,心里一直念想着呢!”在康坡村记忆馆里,一位老人看着旧时生活的老物件,激动不已,“一有空闲,我就会领着小孙子来记忆馆转转看看,走到老物件前就不由自主地伸手抚摸一下,回想过往的生活,感受时代的变迁。”乡村记忆馆内陈设的耧、耙、犁、煤油灯、石磨等富有乡村特色和乡土气息的老物件、老古董勾起了不少人的记忆。

  蔡河村村史馆渐渐也被娲乡人所热衷。此馆为一处独立的小院,2016年由省文物局牵头,甘肃昊廷古建公司援建,秦安县博物馆设计陈展大纲,于2018年夏建成开放。馆内陈列了古代和近代的农耕器具、生活用品和读物书刊等藏品,保留了先辈们的生活记忆。透过锈迹斑斑的照片和一行行飘逸的文字,以及一件件让人浮想联翩的实物和一幕幕承载艰难岁月的场景,蔡河村的历史变迁历程形象生动地被展示。同样,蔡河村村史馆也折射着先辈的田间智慧,见证了厚重的农耕文明,体现了本村村民对现代农业发展所作的巨大贡献。

  其中,于2016年建设完成的五营镇徐洼村农耕文化馆当然也是返乡人员寻找记忆的必选。该馆除了有各类农具、生活用具等展品外,同时还有一把红军第十六军用过的钢刀。徐洼村村民们通过征集红色印记,深挖红色资源,传承红色文化,为村民也为游客留住了记忆。

  中年游客钱女士告诉记者,自己特此游了建筑雄伟且有古朴气息的大地湾博物馆,又慕名而来游游蔡河村村史馆和五营镇徐洼村农耕文化馆,这里的每一件藏品都有一个故事,都有一段美好的回忆。对有怀旧情结的城里人来说,逛一逛乡村记忆馆真是一个挺不错的选择。记忆馆开馆吸纳游客,真正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动”起来,让我们记住历史,不忘过去,激励未来。

  2018年5月建成的张咀村记忆馆,不但陈列有农家生产生活用品,如犁、耙、绣花蓝、长灯架、石磨等,同样也有乡土气息浓厚的民俗文化物品。展品种类繁多,布置富有特色。每次在外归家的游子,一旦走进该记忆馆,总会让人沉浸在浓浓的历史情怀里和无尽的遐想中。

  不妨也一并告诉,秦安还有“乡村美术馆”——“石节子美术馆”,和全国各地为数众多的“艺术村落”相比,这里不太起眼,它只是一个太普通的西北村庄,没有奇山异水,没有急迫地被消费、被异位,仍保持着安静淳朴的本色。不过我有必要告诉你们,石节子美术馆是 2009 年成立的,整个村庄就是一个美术馆,包括每家每户,甚至村里的所有山山水水,周围的一切,都成为一个美术馆。尽管它尚未列入“甘肃省历史再现工程博物馆”名录,但它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日益提高。甚至,这里曾经通过各种游戏表演探讨过人与环境、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

  ……

  丰富的文化元素,传承着时代记忆,“记忆馆”不仅装扮了现代人居环境,也产生了社会效益,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具有新的内涵、产生新的凝聚力,为丰富乡村旅游夯实基础,带来了乡村振兴新的经济增长点。诚然,秦安乡村记忆博物馆已成为人们尤其返乡人员参观的新亮点,同样也盘活乡村旅游大资源。

  近年来,秦安县积极响应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激发农业农村更深层次的潜能,梳理乡村历史,掌握其文脉特点,为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性的参考资料,不断增加了当地村民的文化自信心和归属感。同时,秦安县在梳理村志、家谱、村规民约等文献和探究传统村落历史沿革、产业、庙会、文化艺术特色等方面,探索出了乡村文化建设的好经验,好方法。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