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毫落纸如云烟——书法家赵钧

2011-08-18 来源: 浏览量:
挥毫落纸如云烟
——书法家赵钧
 
 
在1998年举办的甘肃省第三届中青年书法大展中,我市的青年书法家赵钧获一等奖,成为继赵建玉(第一届)、周宇春(第二届)之后,我市第三位获此殊荣的书法家,也成就了一段我市书法家包揽前三届中青年书法大展一等奖的佳话。此后的1999年,赵钧获甘肃省书法政府奖“张芝奖”二等奖,同年,在由书法家欧阳中石负责主办的第二届中韩书法艺术交流大展中获二等奖。有谁知道,在当时未满30岁的赵钧身上,艺术上的辉煌成就与生活中的坎坷曲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边是频频获奖,一边是失去工作、母亲患病的重重压力让他几近崩溃。
多年后,已走出困境的赵钧生意颇具规模,生活安定幸福。每当谈及那段人生中充满苦难而不堪回首的岁月时,他总是说,无论境况如何窘迫,自己都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在书法、绘画中他得到了人生的快乐,每当提笔挥毫,心中的郁闷、无奈便渐渐淡去,对书画的痴迷与挚爱成为那段灰色记忆中的一抹亮色。而他与书法、绘画结缘却是幼年时期。
出生于麦积区一个普通教师家庭的赵钧,生性腼腆、内向。他自幼便喜欢上了书法、绘画,在别的小孩嬉笑玩耍的时光里,他常常独自一人静静地临习字帖,或信手涂鸦。不满10岁的他,在对颜真卿、柳公权的字迹日复一日地模仿中寻找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快乐,而物美价廉的小人书则是他学习绘画的启蒙“老师”。在小学时,赵钧在书法、绘画方面的特长便开始显露并多次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赞扬。四年级时,他还代表学校参加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展览并获奖。赵钧后来常说,他对书法、绘画是发自内心的热爱。繁重而忙碌的工作使父母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情况,更不用说培养兴趣、爱好之类的了,没有大人的督促,赵钧一直坚持着练习,从未间断。高中时期曾正规学习绘画技法的赵钧因文化课成绩不佳而两次高考落榜,在大学里系统学习绘画、书法成为了一个遥远的梦,无奈进工厂上班的赵钧并未放弃自己的追求,有限的工余时间里,他仍是写写画画,自得其乐。
1997年,赵钧面临人生的一次转折——离开陷入困境的工厂,步入社会自谋生路。五、六年的时间里,为养家糊口,他辗转奔波,四处碰壁,在商海中屡败屡战。当经济条件稍有好转时却不料母亲病重,几番波折之后,生活仍恢复到原先的困顿,赵钧的心境可想而知。为寻求解脱,消散心中的压抑,赵钧一边做生意,一边大量临帖,阅读书画理论书籍。“无心插柳柳成荫”。扎实的书法功底与过人的悟性为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生活的坎坷并未磨灭心中的理想之光,对书画的执著追求也激发了他面对困难愈挫愈勇的品格。伴随着家境的好转,在书法中取得一定成就的赵钧又开始涉足篆刻,深厚的书法功底使他的篆刻水平提升很快,并得到专业人士的认可。书法和篆刻二者既可互补,又可相互促进,令赵钧获益匪浅。
赵钧的书法有章草和今草两个系列,其章草深得陆机《平复帖》之神韵,有晋人高古、简净、凝练的风格,而今草则受黄庭坚的浸染,用笔徐疾有度、结体开合跌宕、章法浑然天成。其篆刻则注重印面的构成及刀法的独立性,在作品中体现鲜明的现代气息。
赵钧认为,无论书法、篆刻、绘画,都要有作者自己的认识,作品要力求张扬个性,艺术作品是个人性情的真实反映与表达,只有作者本人真情流露,才能创作出上乘的佳作。
除临帖、看书之外,赵钧将与书画界同行间的交流看作是学习的另一途径,他的作品常在《青少年书法报》、《中国书法》、《美术报》、《东方艺术书法》等报刊发表,并在专业的书法网站中广结良友,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如今的赵钧早已摆脱往日的窘境,生活的富足让他有了更多的条件投身于书、画、印的创作和提高理论修养。赵钧计划在近两年内去中国美院进修,亲身体验大学的生活,在菁菁校园里得尝宿愿,以期全面提升自己。
他觉得,钱是永远也赚不完的,对自己而言,只要够一家人生活所需,能维持自己研习书、画、印的开支便足矣。相对于物质享受,他更注重的是精神层面的满足与追求。
在艺术之路上,赵钧走得踏实而平稳,一步一个台阶,扎实的功底为他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对他而言,对书画艺术的追求犹如一根精神的拐杖,无论贫困或富有,逆境抑或顺境,都将陪伴在自己的左右,永不分离。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