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待扬鞭自奋蹄-----屈德洲
2011-08-18
来源:
浏览量:
不待扬鞭自奋蹄
在屈德洲阔大的画室里,除了文房四宝和三两幅刚成稿的书画作品外,几乎再无多余的纸张。这对于作为我市较早加入中国书协、在书画界颇具知名度且素以勤奋习艺而著称的屈德洲来说,空空荡荡的案头不能不令人在心中打个大大的“?”号。
问及原因,原来屈德洲每天写的字、画的画也不少,但大多都被他撕掉了。即使是留了几天的书法,如果发现其中的不足,还不尽人意,他也会毫不犹豫地付之一炬。自己认为不满意的作品,即使是应酬送人,也不能用。几十年来,屈德洲就是这样严格地要求着自己,在不停地写与撕的过程中提升着书画技法。在他的书橱里,一摞一摞的获奖证书记载着他在艺海跋涉时留下的每一个脚步……
屈德洲自幼喜爱书画用笔四处胡乱涂鸦是童年的记忆里最快乐的游戏。从进入学校的第一天起,便开始了他与书画的不解之缘。求学时期,两位老师的言传身教激发了他对书法的兴趣,在老师的引导下他养成了临帖的习惯并坚持至今。工作后,他也因拥有一定的书法功底而常被单位委以写标语、绘制宣传栏的重任。渐渐地,他年纪轻轻便在当地颇有名气。“蹉跎岁月多蹉跎”,几十年的岁月,他由风华正茂走向成熟稳重。从一名乡村教师,在远离都市的偏僻山村一步步由村学到小学再到中学,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了命运女神的眷顾,留在北道区工作。又经过几番调动,1987年他在北道区文化馆停住了漂泊多年的脚步。无论身处何处,书画总与他紧密相伴,给艰辛贫困的生活带来无尽的乐趣。每每说起人生的坎坷遭际,屈老并没有过多的唏嘘慨叹,反而认为自己非常幸运:“我一辈子所干的工作都与心爱的书画有关,书画既是我的爱好,又是我的本职工作。我在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的同时,又满足了自己的爱好,二者可以兼顾,感到很满足。特别是在文化馆工作后,优越的条件更使我无法停下前进的脚步。”
人生的坎坷经历,也磨练了他的品性。多年的农村生活、单纯的人际关系,远离了俗世的纷争,使他心境平和,为人宽厚大度,有长者之风。而他的书画作品意境之美,也得益于他气质、文化修养的全面。多年来的不断浸淫,他广泛涉猎名家诸帖,对各种字体均能得心应手,尤其擅长行草。除王羲之、张旭、怀素之外,当代书法家林散之是他最为推崇的。他的书法重骨法用笔,飘逸雄奇,格调高雅,侧重于情感及个性的宣泄,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赛及展览并获奖。许多作品被国内图书馆、纪念馆、碑林等单位收藏。
屈德洲的绘画与书法同样有着不凡的成就。他笔下的梅兰竹菊,简约率意,气韵生动,将书法的技巧灵活运用于绘画中。他的花鸟不求酷肖,讲究神完韵足、笔墨传神。他还喜画狗、猫等宠物小品,并常常配上自己的即兴感想,在他画的一幅犬图上,就有这样的句子:“余虽喜狗但不善养狗也……以犬子喻其子,以狗狗称其爱,则是百姓人家之常见也。”
屈老的绘画书法纯粹是自学成才,故无门无派,无拘无束。抱着人人皆可为我所学的念头,他用心汲取艺术的营养,再加上过人的悟性和天分,以勤奋努力不断提升自己。每次受邀观看书画展览,他总是等人流散去后才前去观看。先挑出自己认为质量上乘的几幅,再细细品味,从技法、章法、线条、墨色、布局、结构等方面一一与自己比对,以学习他人独到之“味”。他对于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赞叹不已,但在借鉴前人的同时,不是一味地追求形似,而是注重“意临”,这就使得他在吸取前人优秀的书画技法的同时,又注重保留属于自己的个性特色。
1997年,省美协为屈德洲和李秀峰、宣兵等省内书画名家一起举办了金秋七人书画联展,朱冰、何聚川、王创业等书画名家出席了开幕式。他作为天水唯一参展的书法家,有二十多幅书法作品展出。此次展览在书画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许多著名书画家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2004年,中共天水市委宣传部、天水市文联、天水市文化出版局共同在群艺馆举办了“屈德洲书画展”,同时又出版了《屈德洲书画集》。
2006年,屈德洲退休离开了文化馆,他不像别人那样或寄情花鸟或含饴弄孙,反而比从前更加忙碌了。他每天清晨六点半上山锻炼,八点半回家,吃完早餐后便一头扎进画室,这已成了他雷打不动的程序。最近,他还添置了电脑,凭借这先进的“武器”,屈老在方便畅通地与省内外书画界交流信息的同时,也为更加全面细致地检验自己的作品提供了新的视角——将所有的作品存入电脑,以便随时进行审视,发现其中的不足。
受“文革”的影响,屈德洲为自己没能上大学而深以为憾,但他以自己的勤奋弥补了不足,从而在书画艺术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成为一个德艺双馨的卓有建树的书画家。他常说,自己爱好书画一辈子,但遗憾的是没有佳作,他的艺术生涯好比一篇文章只是才开了一个头,只有逗号而无句号,自己只有不断地努力,才能接近理想中圆满的结尾。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