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剑锋从磨砺出-----左峰

2011-08-18 来源: 浏览量:

  宝剑锋从磨砺出

继精心临摹的《长江万里图》在美术界引起轰动后,1958年,17岁的他创作的《东风颂》入选全国青年美展,又一次获得好评。左峰,以他不容小觑的实力,年纪轻轻便已经在天水书画界崭露头角。“厚积而薄发”,几十年的不断浸淫,左峰已形成了自己独特而鲜明的艺术风格。
大凡卓有成就的艺术家,都曾有过坎坷的经历,但左峰先生的艺术之路却比别人平坦了许多。父亲左视轩不仅写得一笔好字,也喜画画,和大画家李般木过从甚密,家里经常是高朋满座,“谈笑皆鸿儒,往来无白丁”。受父亲的影响,左峰从小便坚持临习《芥子园画谱》。在初中美术老师王世同的指点下,左峰的绘画技法有了不小的进步。后来父亲又通过朋友介绍了董晴野先生为其指点。时在伏羲路小学当老师的董老,十分重视学生的实践,经常在周日带上学生去附近的景点写生,使左峰获益匪浅。1957年董老被错划为右派后,左峰又拜张筱辰为师,张老师家里有一些珂珞版画册,收录了许多上至宋代,下至明清的名家名作,左峰在老师的指点下用心揣摩,从中吸取古代绘画艺术的丰富营养。
1959年,左峰考入兰州艺术学院美术系,师从韩天眷、汪岳云等名师,并受到陇上名家郝进贤的悉心指点。毕业后先后在甘肃省军区政治部宣传处、天水红山厂宣传科、原市委报道组从事宣传工作,直到1982年,任分管艺术创作的市文化局副局长后,他才有了更多的精力在书画创作中不断提高。但是不管在什么岗位上从事什么工作,左峰从来也没有放下过手中的画笔。
 
    左峰不仅重视书画艺术的实践,也十分重视书画艺术理论的探讨,以实践促升理论,以理论提升实践,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不断提升自己作品的层次。作为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积累的书画家,他立足于传统,但又不拘泥于传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他认为凡是死守传统还是否定传统、盲从前卫的作法都是完全错误的。在中国书画艺术里,无论是人物、山水、花鸟还是楷、隶、行、草,最具有冲击力的当数线条,这也是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表象,也是其精髓。在左峰的作品里,山水、人物、花鸟无不涉及,但以荷花和梅花而最为常见。他敬佩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敬重梅花傲风霜而不屈的坚强意志,所以二者是他笔下常见的表现形式。大幅梅、荷等作品先后六次入选甘肃省美展。虽然左峰的题材大都是中国画的传统题材,但他在运笔、用墨上却吸收和借鉴了西画的许多特点。他觉得,国画和西洋画各有优点,不能一概否定或偏爱,而是要认真吸收和借鉴。作为中国的书画家,立足于民族的根本,吸收、借鉴其它艺术的优点,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以充实中国画的表现力,才能改变一些程式化、概念化的东西,给作品赋予鲜活的艺术生命,从而达到一种形式多样化、思维多元化的艺术高度。
 
    近年来,他的作品多次赴西安、北京、山东、深圳、香港、澳门、台湾及日本、新加坡等地展出,多次获奖并被收藏。《报国春》获1998年三地市书画联展一等奖;《朝露》获1999年第五届国际书画展金奖;《荷塘清趣》获1999年亚太地区名家书画展金奖;《红梅》入选2004年文化部举办的中国群星艺术节书画展;书法作品被刻于四川太白碑林。
 
    艺术给了左峰以激情和活力。在对艺术的追求上,他锋芒毕露,锲而不舍;但在为人处世上,却又温和内敛,忠厚平和。作为倾心于书画艺术的画家,左锋热心于加强天水和外地书画家的学习和交流,多次组织了大型书画展,为培养年轻一代书画人才、促进书画家的交流和沟通而不遗余力。
 
    如今虽然离开了工作单位,但他依然忙碌不休,不仅担任着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天水市文联副主席、天水市书画院名誉院长等诸多社会职务,还受邀在天水老年大学教授国画,为普及书画艺术而不遗余力。
 
    在老年大学里,他尽力将自己的书画知识传授给大家,动脑筋让这些上年纪的学员学得好、学得快,学员们都喜欢上他的课,而且视他为无话不谈的朋友。前不久,他因脚扭伤而在家养伤期间,许多学员都来看望他,这使他深为感动,也使他感受到了自己的付出得到了最好的回报。
 
为了对自己从事书画艺术以来的作品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审视和检阅,他从自己的500多幅作品里精选出了三分之一的精品佳作,筹备一次个人绘画作品回顾展。中国文联主席周巍峙、原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央美院院长罗工柳、原中国书协副主席李铎都给他题了词,以示庆贺。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