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出心中的彩虹-----冯泊
画出心中的彩虹
20多年前,一个农村少年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离开了家乡,一同带走的还有对绘画艺术的热切喜爱。多年后,他凭着手中的笔打开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成为画坛冉冉上升的实力派新星。他,就是画家冯泊,憨厚朴实的面孔,眸子里闪动着灵气,一头长发,挥洒着艺术家的潇洒不羁。冯泊说,一路走来,是勤奋与执著让自己有了今天的成就。
出生于秦安县莲花镇一个普通农家的冯泊,爷爷在当地是受人尊重的乡村画师,二哥的年画更是为人所称道。受家庭的熏陶,年幼的冯泊也喜欢上了涂鸦。然而,贫困的家庭无力为他提供学习绘画的必备条件。但这并未扑灭冯泊心灵中萌芽而出的艺术之梦,他利用一切机会来练习绘画。一位在煤矿工作的亲戚被这个孩子对绘画的热爱与执著所感动,送给他一本《郭绍刚素描选》,这使冯泊犹如暗夜中见到一盏明灯,他终于有了学习的对象。他如饥似渴地练习着,从书中汲取着艺术的养分,这使他获益匪浅。对绘画的极度痴迷甚至使他无心于学业,已届中学毕业的冯泊听了同乡描述新疆的种种神奇与美好,外面的世界如此精彩,吸引着青春年少的他放下书包,背起行囊随打工的人流来到了新疆。在石河子市的农垦基地,他找到了在此工作的三叔,渴望有一份工作来养活自己以减轻家庭负担的他却被送去上了职校美术班,慈爱的三叔不忍心看着这个“绘画迷”浑身的灵气被沉重的力气活所消磨掉。毕业后的冯泊先后在工艺美术厂和昌吉市群艺馆工作,儿时的爱好变成了如今的职业,冯泊实现了人生中第一次跨越。
1994年调回天水工作的冯泊在1999年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渐有名气的冯泊用手中的笔谋生的同时也渴求进一步提升自己,在有了一定的经济能力后,他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二次跨越,由画师成长为画家。1997年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后,2001年进修于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高研班,2003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同等学历班。在向名家名师学习的过程中,冯泊的画技有了很大提升,但同时,他也清楚地知道,自己学习的是老师的艺术理念,而不仅仅是绘画技法,“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他认为,作为一名画家,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盲从于别人,进修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每个老师的绘画技法、艺术理念,都有所不同,只有将绘画的“画理”研究明白,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画自己的东西才是最终的目标所在。
与大多数画家山水、人物、花鸟专攻一类,写意、工笔精于一种不同的是,冯泊觉得自己从未形成固定的创作思路。他认为,艺术创作要不断地求新求变,停滞不前,风格定型只能说明艺术生命的终止。绘画大师李可染到死都觉得自己尚未形成固定的风格。冯泊在绘画上可说是全面发展,并未拘泥于一种。山水、花鸟、人物都是他的绘画素材,技法中写意、工笔兼擅,甚至还有油画。他觉得,各种绘画技法都互有帮助,相辅相成,他用写意的笔法来画油画,而将油画创作中的理念运用到国画山水花鸟的创作中来。他的山水画取材于祁连山和黄土高原特有的山川地貌,“西北人要画出西北特有的地貌”,作品格调高雅,雄厚博大,内容充实,笔墨酣畅,风格淳朴。他的工笔花鸟以自然界的花草禽类山水相穿插,而人物画素材则以藏胞为主体。多年前在职校,他对老师画的鹰和荷花印象深刻,超越老师的作品成为自己的愿望,而在获得多次大奖后再去看时,觉得不过如此,因为他早已站在更高的平台上。
如今已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工笔画协会会员的冯泊自1997年开始,作品多次入选国家级大展并获奖,在《美术》、《美术研究》、《美术大观》、《新美术》、《时代美术》、《书与画》、《中国书画报》、《美术报》等全国数十家报刊发表或专版介绍。他创作颇丰,平均两年出版一本画集,出版有《甘肃美术家优秀画库·冯泊山水画集》、《中国当代实力派画家·冯泊工笔花鸟画集》、《走进中国画名家·冯泊作品集》等。
冯泊说,自己从当初肩膀上扛着个脑袋、两手空空地走出山沟的穷小子,到如今事业有成,家庭幸福,都是自己一步步奋斗得来的,对艺术的不懈追求成就了今天的自己。如今,他正在积蓄力量,为自己寻找更为广阔的天地。艺术世界的多姿多彩是如此强烈地吸引着这个年近四旬的西北汉子,使他无法停止自己的艺术之旅。(阎虎林)
冯泊简历
冯泊,男,汉族,1968年生于甘肃秦安,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进修于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高研班和中央美院研究生同等学历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天水市美协理事,天水市青年美协常务副主席,秦州区美协副主席。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