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涓溪流归大海-----柏溪

2011-08-18 来源: 浏览量:
涓涓溪流归大海
 
 
    初见柏溪,是在他回故乡天水举办的画展上。这位个头不高,留着长发的青年画家,给人以一种稳健而踏实的感觉。他独身在北京,闯荡十余年,此次回乡,是为了给亲朋好友汇报一下自己多年来所学到的知识,当络绎不绝的人们纷纷地把赞许目光投入到他的花鸟画上时,这位“北飘”一族内心涌动的是感激和喜悦。
 
    柏溪出生在秦州南路汪川镇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沟里,贫穷的村庄掩映在绿树、山花、 野草之中,因此柏溪的少年时代虽然过得清贫但很快乐。他喜欢看连环画,尤其喜欢书上的花草树木,看得多了,便用铅笔细心地临摹,如此久而久之,居然也和书上的相差无几。1993年,他上了天水市三中的美术班,师从梁林、高全生老师学习美术,三年的刻苦学习,使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离开三中后,他又到兰州、浙江等地拜师求艺。他在艺术上天赋极高,涉猎也极为广泛,设计雕漆图案,制作木石雕刻,修复文物古玩,几乎无所不精。
 
    1997年,柏溪经画家蔡勇先生引见拜访了著名的花鸟画家、北京画院教授郭石夫先生,并在郭石夫工作室进修两年。柏溪以西北人憨厚质朴的品格、对艺术的锲而不舍精神打动了郭石夫先生,因此他有幸成为郭石夫的弟子。他也尤喜郭石夫先生的大写意花鸟,笔墨恣意,淋漓酣畅,花鸟呼之欲出,郭石夫深为柏溪的精神所感动,他也看到了柏溪对艺术的痴情以及他所蕴涵的艺术潜力,因此便对柏溪悉心指教,柏溪也跟随老先生十余年,其融洽之情谊远远超过了一般的师生关系。
 
    得到郭石夫先生的悉心指点,使柏溪在创作上茅塞顿开,画技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和提升。但他并不满足于此,除郭石夫先生外,他还在八大山人、陈明扬、齐白石、李苦禅、霍春阳等古代、现、当代名笔大家的作品里游历,感知大家的艺术风范。
 
    柏溪笔下大多是花鸟和人物画。他的花鸟,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他的人物,喜怒哀乐,感同身受。无论是花鸟还是人物,他皆赋予自然之神韵,而无矫揉造作之痕迹。他认为,绘画艺术是对自然物质的感悟,而笔墨仅仅是一种表达方式而已。董寿平先生的得意弟子李代远是这样评价柏溪和他的作品的:“我感到他不仅有一种天赋的文人才智和浪漫思维,而且有超凡的艺术胆识。仔细品赏他的作品,恬静幽穆中浸润着一种清水芙蓉的艺术灵性和寂寞自守的山村精神。既有笔墨恣肆的震撼和冲击,更有画外的余音和身心的和美。”先生所言极是。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柏溪在北京漂流了十余年后,带着一本《柏溪画集》回到了故乡天水,先后在麦积区、秦州区举办了“柏溪画展”观者如潮,评价甚高,为天水有这样年轻有为的画家而感到自豪。回到家乡的他每天与朋友喝茶、聊天,并帮着家人干起早已荒疏的农活。黎明即起,荷锄而出,每天听着鸟鸣,看着花笑,领略到了大自然的至真至诚的精髓,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虽然手磨出了水泡,脸也晒得黑黝黝的,但乡村生活的闲适和惬意使得他“有些不想回去的感觉”。
 
    柏溪现为北京市美协会员,中国扇子艺术学会会员,北京市公共关系协会会员,他的作品被人民大会堂等处收藏,成为中国画坛资讯网推介画家,但他并不满足于自己目前取得的成绩。他说,北京艺术家云集,书画氛围浓厚,为不断提升自己的绘画水平,他将继续留在京城吸收丰富的文化营养,积蓄力量,为了日后在家乡天水成立属于自己的书画工作室。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正因为柏溪这条从天水的小山沟里流出来的小溪,永不满足地向前奔流着,才有希望成为书画艺术的大海里一朵醒目的浪花。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