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天地于形内-----周宇春

2011-08-18 来源: 浏览量:
笼天地于形内
 
 
     对于周宇春,我是久闻其名,而从未谋面。“闻名不如见面”,眼前这个中等身材,面目清秀,戴着一副眼镜的“中学教师”同我想象中的豪放不羁、挥洒自如的书法家难以等同起来。字如其人,他骨子里透出的那股灵气,倒和他的书法作品十分吻合。
 
    到周宇春家做客,一进门,他便请我坐在一个清朝的五屏式罗汉榻上,如坐针毡的我,便主动提出到他的书房去看看。在堆积如山的古旧家具、书籍和宣纸堆里,他又为我腾出一把明清的玫瑰椅,不得已,我只好让这件珍贵的文物屈尊于股下。坐在雕花窗前,品着青花瓷碗里的香茗,我和周宇春缓缓地进行着心灵的对白。
 
    生活中常常充满了偶然性,周宇春和书法的结缘也是如此。1982年,还是一名高中生的周宇春在新华书店被一本欧阳询字帖吸引住了,花三角钱买回家后偷偷练习起来。在兰州上中专时,学校四周荒凉不堪,年轻的心向往着精彩世界,而现实生活却是如此枯燥乏味,为排遣心中的寂寞,周宇春常常拿着一支粗大的狼毫笔在白纸上涂鸦,练习书法成为驱赶内心寂寥和无奈最好的手段。渐渐地,在一撇一捺、一横一竖的行进中,他变得坚强起来,内心充满了激情与活力,书法化解了青春年少时的种种浮躁,令岁月里张扬着生命的激情。1987年参加工作后,适逢《中国书法杂志》召开“硬笔书法研讨会”,面向全国征集论文,他的文章虽未获奖,但被该杂志发表在1988年第一期上,这使他深受鼓舞,信心倍增。1989年他又参加了河南书协举办的书法函授班,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在著名书法家周俊杰的指导下学到了许多技巧和方法,为自己今后的练习找到了正确的方向。为提高自己,他还多次求教于我市的知名书法家,他说:“董晴野书作自如的使转、仪态万千的造型;万惠民先生大笔铺豪而形成的雄浑肃穆;赵建玉先生逆锋涩势的运笔和奇崛的结体;程凯先生峭拔的字势和直率的笔法,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多年来的积极吸取,促进了我的书法水平不断进步。”不善言辞、性格内向的他,整日里沉醉在欧阳询、王羲之的北碑南帖里。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痴迷无以复加。在中国书协举办的展览上,周宇春的书法作品竟先后有五次入选,优异的成绩证明了自己不容置疑的书法功力。辛勤采来的花粉酿成了蜜,他还在追求着一种云卷云舒的自然境界,一种恬淡自然的心情,一种从容不迫的表达方式。他练习书法,喜欢率性而为,随意而做,虽有时几天不动一笔,但脑海中所思所想,均与书法有关。在现实生活中,周宇春是一个不喜张扬的人,他不会刻意去让艺术和金钱联姻,去迎合市场和芸芸众生的喜好,他追求的是我手写我心,我心抒我意,我意溢我情的境界。
 
    周宇春就住在花鸟市场的附近,每天嘈杂的市声不绝于耳,他依然能保持着内心的平和与宁静。当许多艺术家奔走于名山大川、抒情于江河湖海的时候,他却不动声色地固守在天水的沃土上,探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真谛。夜色阑珊,万籁俱寂时,却是他创作的最好时机。笔墨在他手下流淌,情趣在他笔下延伸,天地在他心中开阔,人生在他斗室博大。他达到忘我的境界时,仿佛就在高山流水之间,和古人进行着心灵的絮语。在众多的古代书法家中,周宇春尤喜王羲之,他不单是喜欢王羲之的书法,更喜欢王羲之的人生态度。有一次,王羲之看到一群鹅,十分喜爱,但主人却要求王羲之用“黄庭经”来换鹅。王羲之欣然同意,“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双方都获得了心灵的最大满足,经济价值便微不足道了。说起这个意味深长的故事,周宁春总是言犹未尽。
 
    周宇春是一名普通的公职人员,工资大都用来买了书刊、笔墨纸砚,此外,他还搜罗了不少的古砚、笔筒、老式家具,他的这些爱好得到了曾是同学的妻子大力支持,每当有出差机会,她总是叮嘱丈夫多买些上等的笔墨纸砚,不必吝惜钱。她更多的时候是作为周宇春作品的第一位“评委”。夫妻二人,一个喜爱工笔画,一个痴迷书法,真可说是“珠联璧合”了。
 
    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这就是周宇春,一个苦行僧式的青年书法家,在通往艺术殿堂之路上孜孜不倦地追求。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