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有乾坤胸中奇---天水书画家丁楹慧先生

2011-09-20 来源: 浏览量:


遍访名师汲取精华
艺术的道路是充满艰辛和坎坷的,也是孤寂的,甚至是痛苦的。为了寻求艺术的突破,画家往往要付出异于常人的努力,丁盈慧在不断吸收前人(古人)精华的基础上,还不断地从当代优秀画家身上汲取营养。
1973年,经人介绍,丁楹慧拜甘肃省书画院书画大家、天水著名书画家杜廷楹为师。从杜廷楹老师身上,丁楹慧主要学习了花鸟画的画法,学会了着色、构图、大墨画、写意花鸟、泼墨等技法。1973年,丁楹慧在杜廷楹的指导下创作了《欢庆新胜利》的画作,第一次被选入天水市画展,这极大地鼓舞了他学习书画的兴趣和信心。当时丁楹慧刚20岁出头,在村小学任教。教课之余,他几乎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对艺术的探索之中,有时一画就是一晚上。他的书房内画废的低张堆得如小山一般。但艺术之路并非坦途,除了本身的勤奋外,更需要艺术的修养、人生的历练。这样作品才能有生活的厚度和对人生的认识。
     1974年,丁楹慧拜董晴野为师。董老在书画上给了他热情指导,由于经济条件所限,丁楹慧甚至买不起用来练习书法的低笔,当时,董老让丁楹慧买了一个土罐子,将农村人用的坑面子用水泡化放在土罐子里,让丁楹慧用这样的“墨汁”在土方砖上反复练习。经过一段时间以艰苦磨练,在董晴野、杜廷楹等名家的指导下,丁楹慧在书法、绘画方面有了较大的突破。1979年,他被选为原街子乡文化站站长,这使他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与众多书画名家进行交流学习。他每年都要组织3-5期书画展。
1981年,他见到了阔别故乡多年回到街子的享誉国内外的国家一级画师牧歌先生。牧歌在家乡的日子里,他对故乡的深情使他常常提笔作画。丁楹慧每天给牧歌先生研墨递纸,从中暗暗学习牧歌先生的山水画法。当他看到牧歌先生的笔下,山水气韵非凡、笔触灵动、内涵无边,既有充实的生命气息又蕴含着对天地、人生的思考,笔力雄健又洒脱不羁,充满了一种雄奇的壮美。这让丁楹慧十分震撼,让他从此喜欢上了山水画作。一段时间以来,丁楹慧专攻山水达到了忘我境界。后来,牧歌先生再次回到天水,听人说,丁楹慧的山水作品竟和自己的作品有些神似,心中非常高兴,便将丁楹慧叫到面前,给其作品予以当面指导,就如何用墨、着色进行亲自示范,这让丁楹慧的山水画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让丁楹慧的艺术眼光投射的更为辽远,他的山水画既师承了众多名家的精髓,又融入了他对艺术人生的理解,从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山水画风格。
从传统到现代的蜕变
  艺术离不开实践,为了获得一幅好的作品,丁楹慧走遍了名山大川,让自然的雄奇灵秀了然于胸,他又随时不忘酝酿和锤炼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他的山水画题材广泛,表现技法丰富多变,每幅作品都有新的想法和新的追求,使他的作品气韵生动,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充满了时代精神。丁楹慧的作品特别注重生活感受,以情写景,以景抒情,追求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他的画精微、深邃,落笔引诗入画,展卷飞觞醉月,用笔奇绝而不拘泥,磅礴大气而不落俗套,在空旷寥远的境界中又夹杂着生活的气息,他的山水画以写意语言来表现天地迷丽幻化之大美,宇宙运化之意象,让人在渺远清澄中品味禅意和哲思,在清幽空寂中体悟宇宙情怀,完全摆脱了传统山水画陈陈相因的“画谱气”和“匠气”,作品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真挚的情感,形成了他苍郁叠翠、厚重浑茫的艺术风格,画面或清新、或壮丽,沁人心脾,如山风徐徐扑面而来,确实是当代山水画之精品。
生活的磨砺,艺术之路的坎坷,使他对人生有了更高层次的思考。他认为一个人活着不应只为自我生存而奋斗,而应着眼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致力于民族精神的发扬,使人们的精神有所寄托。他说,中国传统文化有许多精华值得发扬光大,少年时期学儒,可以钻研知识和学问,并形成修身、齐家、治国、天平下的远大抱负和人生理想;中年学道,可以淡薄名利,放弃纷争,平和心态,充实人生。老年学佛,可以解决人从哪儿来,又到哪儿去的人生归宿问题,从这些人生感悟中可以窥见丁楹慧先生不凡的人生境界。
  正是在这种传统到现代的跨越中,丁楹慧获得了心灵的慰藉和理想的追求。他的画作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喜爱,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巡回展并荣获大奖。作品被当地及国内十余家媒体报道,成为了中国书画协会会员。他本人被《科学中国人》杂志录入《中国专家人才库》、《世界华人文学艺术名录》中,其文学作品还被录入《中华名人格言》中。
丁楹慧借山水笔墨展示了一种文化气息,内敛含藏了一种精神之美,他把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灵动飘逸的精神境界以及久违的传统美感重现于画面上是十分有意义的,因为历史是不断前进的,但不意味着对自己有传统和历史的割舍和拼弃,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是跨越时空而永恒存在的,丁楹慧努力的意义也或正在于此。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