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情翰墨谱华章 -----我市画家薛灏
寄情翰墨谱华章
-----我市画家薛灏
在省文化厅于2007年初举办的“全省第三届群星艺术节展演评奖活动”中,我市博物馆职工薛灏的书法作品《四条屏》荣获书画类金奖。随后,作品被送往北京,参加即将举办的全国“群星艺术节”。喜讯传来,当亲友们向他祝贺时,这个留着一头长发、外表五大三粗、平素大大咧咧的河西大汉面对称赞竟然感到有些不好意思,他说:“获奖是对我书画技法的肯定与激励,也更坚定了我对书画艺术不断求索的决心。但我觉得自己的书画水平并未真正达到令人赞服的程度。”他认为,从事书画创作,画风、书品是首要的,先要学会谦虚做人,再开始学习绘画和书法的各种技法。现年35岁的薛灏“艺龄”并不长,与别人或受家庭熏陶、或幸遇名师的经历不同的是,薛灏认为是兴趣与自身的艺术天分成就了自己的书画之路。
出生西北农家的他,父母用微薄的所得抚养7个儿女,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淳朴的家教使他从小养成了待人接物真诚谦虚。8岁才开始上学的薛灏自幼喜欢书法,常常在闲暇时练习写大楷字。渐渐地,也写得有模有样。10岁时,父亲见家中排行老小的他痴迷于此,便为他买来《颜真卿字帖》,支持儿子练习书法。四年级时,薛灏获全县中小学书法比赛第一名,在阔大的戏台上从校长手中接过奖品——一支毛笔时,自豪的心情充溢着小小的心房。多年后每当回想起人生中第一次获奖的情景,那清晰的印象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上初中后,薛灏又喜欢上了绘画。在初三时他曾远赴兰州向省内书法名家黄汉卿求教,充满灵性的作品被黄老赞以“空谷余音”,得到鼓励的薛灏练习书画的劲头更足了。对书画的喜爱最终使他在高考时选择了美术专业。
在天水师院上学期间,视野的开阔、条件的便利,使薛灏开始正规地钻研书法艺术。同时,在王骁勇、吴少明等老师的引导下广泛接触了各类绘画技法。过人的悟性与灵气使他在书画创作方面进步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并于1996年以在校生的身份于天水师院举办了个人书画作品展。
在参加工作的起初几年里,薛灏并未将全部的精力放在书画创作上,毕竟,多姿多彩的世界对于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较之枯燥的技法练习更具有诱惑。性格外向的薛灏爱好颇多,交游广泛,书画只是在闲暇之余才会顾及。近几年来,随着社会阅历的丰富,他浮躁的心灵渐渐平静下来,加上所结交的好友王焕新等人均在书画方面小有成就,他们的激励与启发使薛灏重新投入到钟爱的书画创作中来。薛灏的座右铭是“师古人师自然师道友”。除与朋友们相互切磋、相互交流促进外,他还虚心求教于书法家万惠民先生,在其指点下,薛灏对传统书法的认识有所提高、对笔墨技法运用的能力增强。短短几年时间,薛灏在我市书画界从寂寂无名到迅速崛起,实力不可小觑。虽然专心从事书画创作时间不长,但“处处留心皆学问”,长期的艺术积淀,使他得以厚积而薄发。他认为,艺术的创新首先是观念的自觉。在书画艺术上尊重传统,强调创新。书法熔铸秦汉,取意于行草之间,刚健而不失婀娜,绘画则推陈出新,巧用丹青,自成一家面目。他在拥有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等头衔的同时,还取得了不凡的成绩:1998年获“中亨杯”全国书画大赛一等奖(书法类);1999年获“黄河杯”全国书画大赛一等奖(书法类);2002年获“华夏杯”全国书画大赛铜奖,书法作品被编入《华夏艺术人才精英大典》;2003年绘画入选我省陇上风情书画展。
与以往不同的是,现在的薛灏觉得时间越来越不够用了,作为非专职书画家,他只有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利用休息时间进行书画创作,在别人好梦正酣的时候,他却精神抖擞,点一支烟,或悉心读帖,或悬腕挥毫。即便如此,他认为自己在书画技法练习方面所下的工夫与别人相比还差得很远。他觉得自己的长处在于多读帖,并将前人书法中优秀的成分灵活运用、融会贯通于自己的作品中。薛灏的书画作品中透露出浓郁的乡土气息,淳厚、质朴,无哗众取宠之感。与许多书画兼擅的艺术家不同,他的书画作品风格迥异。他认为,较之绘画,书法更能直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及内心世界,雄浑奔放的书法风格是他外在性格的表露;而趋于细致内敛的绘画风格,则反映了他内心深处面对滚滚红尘的无助与茫然。书法与绘画分别表现了他内心世界的两个层面。他说:“如今,我对书画已经由最初的兴趣转化为精神的寄托,我用书画创作来表现自己内心的冲动,而将自己内心的感受展现给观众,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历经数十次反复地琢磨,终于能够完整而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便感到很尽兴。”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