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清泉自在怀-----段昌盛先生事迹

2012-04-14 来源: 浏览量:

 明月清泉自在怀

----- 段昌盛先生事迹

 

  他,风华正茂,年富力强,40岁便以过人的才干得以出任单位负责人;他,爱好广泛,博览古今,既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领导又是位颇有造诣的书法爱好者。他,就是小陇山林业实验局局长、省美协会员、省书协会员、市书协理事段昌盛先生。

  走进他略显拥挤的办公室,墙上几幅飘逸灵动、个性鲜明的书法作品显然是主人得意之作;随意摆放的各类书籍是主人随时“充电”的工具;地上的几样体育运动“装备”则将主人身上的阳光与活力昭示无遗。交谈中,他的随意与平和让笔者恍若与朋友闲坐聊天。对昔日生活的贫与苦,他铭然于心,并当作激发自己前进的动力;对今日的安与乐,他亦淡然处之,已过四十不惑,成熟的思维理念使他待人接物恰到好处,适可而止。在平静的话语中,我们聊起了他学习爱好书法的经历和成长的轨迹……

  1964年出生于秦安一个偏僻乡村的段昌盛,贫困的家境却传承尚学之风,几代人不乏教书先生,乡邻们尊称其家族为“学历家”,祖上曾为时任太子少保的朝廷重臣董福祥家做私塾先生和师爷,后辈儿孙虽然未能脱离穷困,但一直保持了做教师的传统,至今家族中有多人从事教师的职业。家中的两个叔叔能写会画,附近许多人家都挂有他们的作品。耳濡目染的熏陶使段昌盛在拥有扎实文字功底的同时也喜爱上了书法、绘画。贫穷的家境无力为他的爱好提供什么条件,身为长子的他课余帮家里干农活、照顾年幼的弟、妹。只有在少得可怜的闲暇时光里,他才能稍微过一下瘾。上小学时,语文老师的硬笔书法极好,这使段昌盛非常羡慕。小小的脑袋里满怀希冀地憧憬着:我要是能和老师写得一样好,就算是每天光写字,不吃饭、不睡觉也行啊!当然,以段昌盛今天的眼光来看,两位叔叔和老师最多只能视作业余水平,可在当时,却成为这个农村孩子为之努力的标尺。在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林业大学后,相对轻松的环境使他终于可以自由支配练习书法的时间了。为不影响功课,他利用午休时间来临帖,四年的大学时光里,功课和书法占据了他生活的全部,功课优秀,书法同样进步不小。并于1986年在学校举办的书法大赛中获二等奖,这次获奖使他认识到自己身上的潜力,并坚定练习的信心。事实如此,他从大学起,一直坚持笔耕至今。

  参加工作后,凭着勤奋与踏实,短短十几年间,他从一名普通的工厂技术员,一步步走上了领导岗位。工作之余,练习书法是他最好的休息、娱乐方式。多年来,广临名家碑帖,博采众长,使他渐渐在书坛脱颖而出。作品多次入选省级书画展,并在省内外报刊发表,还入选多部书法艺术家书刊集。

  他的书法风格追求传统、古朴、隽秀、流畅的风貌。崇尚平淡自然的段昌盛认为,书法作品应能让人看得懂,书法艺术有自己的独特内涵所在,但并非要高深莫测、让人难辨其意才便是佳品。古代诗人白居易曾将诗文读给不识字的老婆婆听,他也仿效之。他的作品常求教于行内、行外之人,并不以书法家自居,曾有人这样评价他的字:“有门派渊源,用笔平和、稳健,不像领导的字,书卷气浓厚。”喜爱山水自然的段昌盛写字时常一挥而就,运笔较快,故在章法功底扎实的基础上又显露出潇洒和飘逸。

  虽然每天的公务繁忙,可他总有办法挤出时间来练书法,坐车外出,公文包内放本字帖,看两页,手指“意临”几分钟。见缝插针的练习方式还有很多,在抚摩儿子时,手指在孩子的背上画来画去,儿子不高兴了:“我身上可不是你的写字台!”当然,更多的还是利用节假日,有限的空闲里,他读帖、看书、练字,自得其乐。他觉得,如今正是一个积淀的过程,从读帖看书练字中领悟、提升自己,修炼自己的技法,力求脱俗,脱离功利的思想。他说,书法可表达自己真实的性情,是一种艺术欣赏和修养的提升,也可视为艺术追求。

  已过不惑之年的段昌盛思维趋于成熟,多年的管理工作使他得以全面综合地处理身边的事务,崇尚中庸之道的他对传统与现代事物均可接受,在书法方面,他从传统中吸取精华,像历代书法名家那样从临帖开始,打好坚实的基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当临摹技法成熟到一定阶段时,属于自己的风格便会显露出来。他的练习带有明显的阶段性,二王、柳公权、颜真卿、欧阳洵、怀素、孙过廷、董其昌、王铎等均是他临摹的对象,所临名家不同,他的书风也呈现出阶段性的变化。浸淫日久,他也渐渐有了自己的笔墨程式。他认为,只有在深厚传统的功底上的创新才能称之为精品。

  雅号“山泉”的段昌盛,曾为自己作过这样一首诗:“清澈小山泉,蜿蜒入江川,自从都市过,不复再清甜。”滚滚红尘,芸芸众生,各种各样的俗事纷纷扰扰,令每个身处其中的人都无处逃避,在段昌盛看来,书法就是自己心中的一片净土,每当提笔挥毫,悬腕凝神,与纸墨做亲密接触的那一刻,外面世界的喧嚣,在他眼中,早已远离。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