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籍画家陈桂林书画欣赏(图文)
陈桂林和他的山水画
彭中杰
陈桂林这个名字在西部诗坛原是很响亮的,然而假若现下有人很响亮地喊出“画家陈桂林”来,可能不少人会认为那是指同名同姓的另一个人。然而出乎几乎所有人的意料,“画家陈桂林”其实就是那个“诗人陈桂林”。从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二十多年的生存奋斗中,属于个人“自留地”的收获物也就是上千首诗歌了,而就这在许多人已经觉得难能可贵。他哪有余裕从头学画练笔呢?更何况他搞的是国画写意山水,其笔墨功底没有一二十年的浸润是难以有小成的。然而陈桂林却仿佛有穿越时空之能,竟能在短短的一两年内就在国画领域取得了可观的成就。也就难怪许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了。而实际上陈桂林之所以能由诗人“摇身一变”而成画家,其师其导正是他自身的诗歌——文化修养。换言之就是国学功底之所造就。“搞文”的书画爱好者,凭藉自己的文化素养,尤其是国学功底,与对艺术的超常喜爱与颖悟而走上了美术之路,通过执著的自我美育,使作品体现出传统文化意蕴,这正是中国文人画这种独特艺术产生并千年不衰的文化根源,而文化人“无师无法”的艺术追求,使其艺术个性与独立思维得以张扬,这是非专业出身的画家反而能够创作出风格新颖独特的作品的根本原因。
在当下这个不乏其人的先文学而后美术的艺术群体里,陈桂林比较引人瞩目。陇上农家出身的他,半生在生计艰难坎坷颠沛中度过,因此而养成了性情的坚忍柔韧与豁达知命,并因之成就了他终身的读书好学;作为一个资深新闻工作者,他的学养使之乐从前人的画作与理论中寻觅营养,尤其是从中国古典文学中寻觅山水形象与境界,并锤炼出自己个性化的笔法。他以一个文学创作实践者的感觉认定画家的笔法能从文学构想中得以悟炼,尤其是山水意境,并不是单纯的自然描摹能够表现出来的。故尔陈桂林的山水笔法锤炼不仅仅是技术的修习,同时也是国学的各个范畴的修习与领悟过程。正因如此,他的每一画作,即使艺术上尚不能尽如人意,但其中却灌注了大量的文化信息,使之美在画外、味在品中。陈桂林在尚未作出美术抉择之前,已在诗词歌赋、经史禅偈等诸多方面具有了渊深造诣,故尔他一旦具有了驾驭笔墨的能力,落纸便自不陈不俗。尤其是他不以笔墨的高超,构成的奇谲来抓人的眼球。而是锤炼品德情操,涵养浩然之气,同时博洽学识,精进技艺,通过外在艺术语言去传达并深化人格理想。用一种耐人寻味的美感使人产生诗情与哲理感受。这正是传统文人画才具有的蕴藉美,才情美。艺术真正成为了人之怀抱寄托,方能达到真实无欺的和谐。中国画重视写意,常常被称之为写心,因为意从心出,心意与心象是作品结构上的内核,也是作品的灵魂。黄宾虹先生说过:“山水画写自然之胜,亦写吾人之心。”当今中国画坛能达到得心象表现佳境者实在太少,主要原因正在于手练有余而心练不足。陈桂林则是心练与手练并重的画家之一。他将中国传统绘画中“写其形,必传其神,传其神,必写其心”串成一条具有民族艺术特色、连通这种艺术灵魂的创作链,将山水形神刻画的要求统摄于写心的表现上。陈桂林在山水画创作上所取得的成就,无疑证明了这是一条走向艺术成功的路。
陈桂林的山水画,追求的是一种博大、浑厚、华滋的静谧之境。原济、龚贤、黄质的作品明显地给了他以图式与意趣的启迪,所不同的是他的作品中更多了几分率意和顽耿。这与他多年来游历四方、遍访名山大川所获得的身心体验有关。他的作品以单纯、整体的丘壑形态入画,雄浑坚实的山体在飞动的云烟中跌宕起伏,筑构出大山的宏巨壮阔,是典型的北方山水意象。构图上,他以传统的开合之法与现代的平面构成相结合,用笔虽然仍是勾皴点染,但却是大笔挥洒、放笔写就,力求线条的遒劲粗犷而不失韵致,用墨浑厚而又不失秀润。他尤喜山峦穿云破雾,既有流动空灵的动感,又有奥秘幽深的虚灵。造境则苍茫旷远、大气纵横,静幽中看诗情,雄浑中有意趣。他的画,一如他的心性,兼有北方汉子的豪壮之气和斯文才子的温雅之韵。陈桂林在画面上演绎出的这种感觉,真切地展现了他的品格、修养及笔墨功底,充分地显露出他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文人情愫。“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中国画的审美传统观念。重写意的画风流传千年不衰,就是因为这种审美观念,能促进画家们从具象到抽象“超四维”的思维运作。这种审美指向,引导其画作进入更为高级的诗性境界。陈桂林正是在这方面取得一定成就的画家。分析他的诗性思维的表现方法,对先文而后绘的画家会有启示作用。
陈桂林笔下的山水,画面饱满,似密不透风、顽石巉岩依肌理造势,杂树苔痕层层重叠,皱点相同,点线结合,积点成面,而使山水超越自然形质,诉诸笔墨则气象森然,造成一种恢宏苍茫的山水景观,这一景观的特点是不以形夺人,而以意感人;不以质取胜,而以势制胜,虽深远,却不琐细,颇有神与物游的境界,这种“尚意”的追求,决定了山水笔墨的运用与处理,尽管从表面看,陈桂林笔下的山水笔墨是极其繁杂的点、线叠加,但他并未做客观的描摹,而是更重“神韵”、更为概括、更富于智性的表达。应该认为陈桂林是一位从观摩(并非临摹)起步转而“师造化”的画家。他试图创造一种新图式,使块面结构融入书写结构,笔意符号中和造型意图,使画面既有一种逼人的围合感,又有一种无序的萦回感,并不只是恬静轻松的田园牧歌,从中表现出画家在物我齐一、山水仁智、笔墨逍遥之中难以释怀的心境,而这一点正是陈桂林作品充满生命力的重要之处。说到底,没有对笔墨系统进出在我、任用在我的自信和自由,就没有敢于创造的心态。这正是陈桂林竟能一蹴而就的根本原因。
思考型的画家常常把自己对于人生的体验与思考注入绘画的笔墨之中,从而使他的作品不仅有其艺术的力量,还具有理性的深度。陈桂林的特点便是不以别人的作品模式为模板,有着强烈地摆脱被动式作画的渴望。经历了刻苦的自学和画友的指点,技法的成熟和逐渐完备使得他果断地进行突破,并独辟蹊径,奋力走出自己的道路。他认为,现代的社会赋予人们崭新的视域,而陈陈相袭的艺术语言已远不足取。在艺术创作中完全排除主观意志而仅凭程式规范是不可能成功的。所以,他发挥了主体意识在传统笔墨中的能动作用。这表现在陈桂林对山水画表现内容与语言两个方面的突破。在内容的表现上,他钟情于自己最熟悉的景致,以陇右的自然人文景观为对象,有感而发;在语言的表达上,他不拘泥于单纯写实或写意,而是让两种手法服从于表现对象,细致勾勒处力求精细入微,恣意挥洒处又毫不在意具体物象的情节,在痛快淋漓中宣泄情绪,张扬个性。综观陈桂林的整个艺术历程,不断参悟、不断借鉴、追求个性和时代感是他整个心路历程的主旋律。作为一个严肃对待创作,有着过人潜质的绘画实践者,他在探索并不断发展自己的绘画的过程中,不断加强自己的笔墨和造型功底,努力追求自己创作的个性和特点,而且总是以一种谦逊的态度,发现和学习别人的优长,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相信他会在中国画这片宽广的疆土上打拼出一片属于自己的艺术家园。
(彭中杰:甘肃日报高级编辑,著名书画评论家,作家、画家)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