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青年画家张春生(图文)

2013-04-26 来源: 浏览量:

富贵都凭吾笔底   不愁天放落华风  
——记天水市青年画家张春生   
周宇春

2013 430.jpg

      张春生,1965年生,系天水市旅游协会常务理事,天水市旅游协会旅游商品委员会副主任,天水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水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曾随天水著名画家张琮先生学习素描、国画,并得到著名画家何晓峰、杨鸿森等先生指导,擅长花卉、山水。作品曾获“第十一届海内外中国书画大赛” 金奖。
  
      二十多年前,当张春生还是一个刚刚踏入绘画门槛的年轻人时,便在县瑄先生的引领下,到何晓峰先生的紫芝山房聆听何老师与县老师论诗说词;在董晴野先生位于玉泉观的画室中,恭敬地看着先生挥毫于墙上的麻纸;在纪将军祠吃着王毓其先生亲手切开的西瓜;在冰弦馆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周兆颐先生怎样把一张雪白的宣纸变成一幅美妙的图画……几位老师的儒雅、博学吸引了他,画艺的高妙打动了他,而更让他景慕的却是张挂于壁间的精美画作。从那时起,他便暗暗地确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一定要努力成为象他们这样的人。
      虽然春生在学生时也曾涂涂抹抹,也曾随张琮先生粗学了些素描,但真正把他带上绘画之路的则是县瑄先生。当时县老师在麦积山文管所工作,而春生的住所距文管所家属院只隔一条几米宽的小马路。有一天一位朋友看到春生在画画,便告诉他说对面有位老先生绘画、书法都很好,你何不拜他为师,于是春生在此人的引见下恭敬地拜见了县先生。先生看了他的一些简单习作后,对这个忠厚朴实的年轻后生很是喜欢,在其后的几年时间里就把他的学问技艺毫不保留地一一传授给他。
      正当春生在绘画上有所领悟,渐渐走上正途时,工作单位的变化把他推到了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之中,在后来的十余年里,他穿行于山乡农舍收苹果、贩山货,置身于荒无人烟的茫茫林海栽松树、养禽畜,以期有所收获,有所回报。但现实与理想总有很大差距,最终因秉性与之不符无功而返。虽然经济上并无多少收益,但这些经历使他对大自然与人生有了更多的理解与感悟,这无疑对他日后的绘画进程大有裨益。
      2000年前后,在奔波多年之后,他又重新拿起了画笔,为的是在心灵上有所慰藉,为的是成就自己儿时的人生梦想,因为画画是他此生最为钟情的爱好,从这里可以领略到无限风光,体味出无穷乐趣。
      牡丹历来被用以象征繁荣富贵。如今国运昌盛、民盼富足,而牡丹正好能够寄托这些美好愿望。春生也是用他笔下的牡丹花来表达他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他画牡丹最初的起因更是因为当年常去乡下有机会收藏到了何晓峰、周兆颐、杨荫浓、颉平海等老画家的牡丹作品,这些名家的精作成为他朝夕相伴的学习范本。现在他每天用画笔饱蘸胭脂曙红、藤黄花青,点厾钩勒、挥洒自如,“富贵都凭吾笔底,不愁天放落华风”。春生画的牡丹富丽繁荣、饱满浓艳,尤其一幅题名春满乾坤的画作采用满构图法,繁花由近而远依次盛开漫无边际,一片花的海洋,把欣欣向荣的春日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大有“叶随彩笔参差长,花逐轻风次第开”的意韵。
      春生的山水画主要师法文征明、唐寅、龚贤和张大千,并且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因工作生计几乎踏遍了天水的山山岭岭、沟沟岔岔,加之这几年与豆兴军、张明宇、陈强及笔者经常于天水山野写生,几位亦友亦师的画友对他多有影响。近年来杨鸿森先生多从画境、画意、画理、画法等方面给予教诲,使包括春生在内的诸后学更加明确了通向艺术大雅之堂的门径。
      如今,春生在伏羲庙仿古街开着一爿名为“淳发堂”的小店铺,清淡的古玩生意倒是让他有更多的时间来画自己喜欢的花花草草、山山水水,在方寸之间的笔墨玩味中,享受着自己所钟爱的绘画生活,他一生所追求的艺术人生正由远而近向他走来。
      经过这些年的勤学苦练,春生的作品已在画坛初露头角,多次参加各级展览。更为可喜的是,去年他的山水画《春风吹我过湖船》获得“第十一届海内外中国书画大赛”金奖。该画在上海展出时得到了画界专业人士的一致好评。现在他表示将以此为新的起点,继续师法古贤、师法自然,虚心向前辈和同道学习,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联系电话:18009380109)    
         (作者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协副秘书长、理事、行书委员会副主任,甘肃省青年书协副主席,天水市文联副主席,天水市书协副主席)

yangchu 346.jpg

 张老师热衷于爱心公益事业,图为4月11日秦州区老年照料中心运营,张老师表达爱心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

 1/7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