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得百花酿成蜜——画家丁尚德
宝剑锋从磨砺出
——书画家左峰
继精心临摹的《长江万里图》在美术界引起轰动后,1958年,17岁的他创作的《东风颂》入选全国青年美展,又一次获得好评。左峰,以他不容小觑的实力,年纪轻轻便已经在天水书画界崭露头角。“厚积而薄发”,几十年的不断浸淫,左峰已形成了自己独特而鲜明的艺术风格。
大凡卓有成就的艺术家,都曾有过坎坷的经历,但
1959年,左峰考入兰州艺术学院美术系,师从韩天眷、汪岳云等名师,并受到陇上名家郝进贤的悉心指点。毕业后先后在甘肃省军区政治部宣传处、天水红山厂宣传科、原市委报道组从事宣传工作,直到1982年,任分管艺术创作的市文化局副局长后,他才有了更多的精力在书画创作中不断提高。但是不管在什么岗位上从事什么工作,左峰从来也没有放下过手中的画笔。
左峰不仅重视书画艺术的实践,也十分重视书画艺术理论的探讨,以实践促升理论,以理论提升实践,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不断提升自己作品的层次。作为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积累的书画家,他立足于传统,但又不拘泥于传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他认为凡是死守传统还是否定传统、盲从前卫的作法都是完全错误的。在中国书画艺术里,无论是人物、山水、花鸟还是楷、隶、行、草,最具有冲击力的当数线条,这也是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表象,也是其精髓。在左峰的作品里,山水、人物、花鸟无不涉及,但以荷花和梅花而最为常见。他敬佩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敬重梅花傲风霜而不屈的坚强意志,所以二者是他笔下常见的表现形式。大幅梅、荷等作品先后六次入选甘肃省美展。虽然左峰的题材大都是中国画的传统题材,但他在运笔、用墨上却吸收和借鉴了西画的许多特点。他觉得,国画和西洋画各有优点,不能一概否定或偏爱,而是要认真吸收和借鉴。作为中国的书画家,立足于民族的根本,吸收、借鉴其它艺术的优点,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以充实中国画的表现力,才能改变一些程式化、概念化的东西,给作品赋予鲜活的艺术生命,从而达到一种形式多样化、思维多元化的艺术高度。
近年来,他的作品多次赴西安、北京、山东、深圳、香港、澳门、台湾及日本、新加坡等地展出,多次获奖并被收藏。《报国春》获1998年三地市书画联展一等奖;《朝露》获1999年第五届国际书画展金奖;《荷塘清趣》获1999年亚太地区名家书画展金奖;《红梅》入选2004年文化部举办的中国群星艺术节书画展;书法作品被刻于四川太白碑林。
艺术给了左峰以激情和活力。在对艺术的追求上,他锋芒毕露,锲而不舍;但在为人处世上,却又温和内敛,忠厚平和。作为倾心于书画艺术的画家,左锋热心于加强天水和外地书画家的学习和交流,多次组织了大型书画展,为培养年轻一代书画人才、促进书画家的交流和沟通而不遗余力。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