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得百花酿成蜜——画家丁尚德
刘志春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他先后拜张琮、胡达生为师学习国画,又得到李铎、范有信等大师的指点学习书法,因此无论在书法还是国画方面,刘志春都有不俗的表现。
刘志春没有沉浸在花前月下的低吟浅唱中,也没有沉醉在现代生活的繁华喧嚣中,而是痴情于陇山的一草一木、一树一石,为了表达自己对这片故土的热爱,他取艺名为“陇山石”,以示自己也是陇山的一部分。背靠着陇山,生活在陇山,扎根在陇山,陇山给了刘志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和灵感,刘志春也和陇山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他眼里,陇山的一草一木都是有生命的,都是有思想的,都是有灵魂的,都是有感情的。他痴情于陇山,陇山也给了他丰厚的回报。他的画以山水见长,书法以隶草见长,无不有陇山的神韵在其中。他发表在报刊上的书法和美术作品已有500多幅,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惊讶的数字。近年来,受市场经济的诱惑,许多画家不甘于寂寞清贫的生活,便悄然混迹于都市的繁华与喧嚣中,但刘志春仍然坚守着一方净土,固守着自己精神的家园。他觉得,离开了陇山,自己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刘志春因为痴迷于书画,而在生活中失去了很多,但他也因为书画,而得到了许多。他在天水市、秦安县、张家川县举办了四次书画展。他虽然扎根在陇山,但他的名字和作品却走进了《中国书法美术作品选集》、《世界书画名录》、《首届海峡两岸书画名家精品集》等六十部辞书中,作品不仅在全国、省、市级各种大赛中获奖或被收藏,在新加坡、日本、泰国及台湾地区多次展出,他本人还应邀在北京、广西、山东参加了各种大型书画活动。
虽然刘志春有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书画艺术研究会名誉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成员以及“中华炎黄书画艺术名人”、“中国当代百名实力派书画家”等多种殊荣,但刘志春是一个把名利看得很轻的人,他把这一切都看成是促进他在书画艺术之路上前行的动力,也是他继续攀登陇山艺术高峰的精神支柱。
一枝一叶总关情
——画家刘虎森
年关将至,“回家”成为千万游子心头吟诵的主旋律,画家刘虎森却在家忙着收拾行囊。春节期间,他将飞赴遥远而美丽的西双版纳。这片热带植物的王国早已经是春光烂漫、群芳争艳,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像阿里巴巴的神奇山洞般深深地吸引着素以花鸟画见长的刘虎森。从2002年开始,每年的这个时候,他便像一位守信的老友般如期而至,与那片姹紫嫣红、美不胜收的天地进行着心灵的对话,每次,他都会带着从大自然中采撷的丰硕收获满载而归给尚处严寒煎熬的古城天水带来些许明媚的春色。
眸子里闪着艺术家的灵动,长发是其洒脱不羁的标志,骨子里更有着西北汉子的坚定执著,言谈举止间透露出思维的缜密与行事的从容淡定。今年四十出头的刘虎森,年纪不大便在绘画领域颇有建树。尤其是大写意花鸟画,可谓独树一帜。这不仅来自于他自幼便显露的绘画天分,更来自于他对绘画多年来痴迷求索、不懈勤练。
出生于甘谷的刘虎森自幼便喜欢拿着纸笔涂涂抹抹,电影海报上的明星画片,每每成为他最好的临摹对象。邻居一位老伯喜爱绘画,他画的老虎给刘虎森留下了深刻印象,观看老伯作画是刘虎森最感兴趣的事,艺术的魅力深深地吸引了他。别的孩子嬉笑玩耍时他却安静地在一旁学着画一些简单而有趣的图形,那时起,幼小的心灵中理想便开始生根发芽,而它的破土和成长则凝聚了刘虎森多年的辛勤汗水。
1984年天水师专美术系毕业后,他随画家马晞老师学习国画技法,为了使自己的线条技法过关,时在甘谷电影院工作的他便每天用一罐头瓶凉水在水泥地上临摹几位国画大师的作品。1988年、2000年先后去浙江美院和中央美院的两次进修,使他既提高了国画的笔墨功夫,又增加了西画的形式修养,并将自己的想法更多地融入到创作中去。多年的创作积淀,他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画风——具有南北交融、清逸洒脱、神气迥出之特点,在作画时揉进书法的一些笔法如藤条的勾勒。他的画基本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竹石图、蕉石图、枇杷图、紫藤图等为主的传统花鸟画题材,这一类作品注重以古人为师,以自然为师,注重写生,多得自然之真,多有自然之悟,多呈自然之趣,笔力沉着,笔意贯通,力追古人成法,内蕴深含,达到了有古意而能出新的艺术效果。而另一类作品是他的现代水墨花鸟,这一类作品状形写意,直抒胸臆,带有个人强烈色彩,整体画面大张大合,用淡墨渲染,追求模糊中的分明,迷离中的清晰,统一墨色中的变化。同时大胆吸取了西画的一些表现手法,如注意阴阳明暗、黑白对比,构图新颖,营造出一种水墨淋漓、疏朗俊秀的氤氲朦胧气息。他的作品多次获奖,《紫藤》、《荷包牡丹》两幅画被中央美院收藏。在中央美院求学时,曾有同学由衷赞叹他的画已经超过了老师。
对自己选择花鸟画,他说:“对植物我更容易发掘其中最美的东西,在大自然中发现美、表现美,要比枯坐家中闭门造车来得更生动、更自然。”的确,在西北荒寒干燥的地域条件下,多数本地画家的花鸟画荒率粗放,而刘虎森以写意之笔在画面上所呈现的清、秀、雅、逸风格无疑是种有趣味的对照,这与他多年来重视写生这一基本功的练习是分不开的。在浙江的中国美院学习期间,画家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