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应生这个人——画家张应生

2011-04-29 来源: 浏览量:

十几年来,他在辛勤育人的同时也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曾多次参加全国书法大赛,收获颇丰:1995年中国国际文学艺术博览会书法特等奖(中国文联);1996年甘肃省第二届师生书画印书法一等奖(省教委);1998年全国师范院校三笔字大赛全能一等奖(中国教育协会)。作品入展:中国书协教学成果展二等奖(中国书协);敦煌杯全国书法大展(中国书协、甘肃省政府);全国书画小品展(中国书协、甘肃省政府);“张芝奖”甘肃书法大展(甘肃书协);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中国书协);全国第五届新人作品展;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书法大展(中国书协);山东临沂书圣文化节羲之杯全国书法大展(中国书协);入展国际书法篆刻年展;甘肃省第四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三等奖(甘肃书协)。《书法报》、《书法导报》、《青少年书法报》曾专题介绍。这些辉煌的经历使他这个“半路出家”的书法教师多了几分自信。而1995年之后,他逐渐认识到,仅凭参展参赛不足以提高自己的实力和水平。于是他静下心来,不再参加此类活动,而是埋头大量临习各种碑帖,这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时期。在此期间,父母相继离世给他极大打击,无名师指点,使他犹如在黑暗中摸索,感到书法创作没有方向,好在他凭着坚韧的毅力坚持着走过来了。这期间的广泛博猎,使他对中国书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尤其是对继承与创新、广涉与精取之间的辨证关系有了一定理解。2000年他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沉寂多年后他接连参加国家级大型展览,都有不俗的成绩,可谓厚积而薄发。而不断地临池挥毫,也让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张贵荣的书法既是“学者书法”,又是“书家书法”。他的书法全从帖中得来,毛笔的使转十分灵活,点画顾盼有情,笔按得下,提得起,实笔沉着厚重,点画、结字十分到位,几乎无懈可击,款书小字尤为风流隽美——此所谓“书家书法”。他的行书以二王为宗,以秀逸冲和为主要特征,跌宕多姿,变化多端,不守顾常。他的用笔以圆笔为主,行笔沉着遒劲,笔笔迎送到位,一丝不苟。因此,其线条能丰润畅达、圆润流美、“轻柔中饱含刚劲,简朴中蕴含深沉”。他的竖线,劲健挺拔,这一方面反映了他的创作态度严谨,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他书法功力深厚。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给人以稳妥清雅的印象,既不事张扬,也不求奇异。

而工作之余,他还多方为自己充电,不断提升自己。从1998年到2006年他三次分别在北师大、中国书协西安书法研修班、北大书法艺术研究所进修书法。通过进修,张贵荣觉得除学习到技法外,更多的是学习做学问的方法,将理论与创作完美地结合起来,对书法的审美及认识力也得到了提高。如今,已过不惑之年的他已成为中国书协会员、北京大学书法研究生、中国书画名家研究会副主席、天水市文联委员。

他既是一位书法家,又是一位书法教育家,2000年开办了天水市少儿书画院,致力于我市少儿的书法教育工作。如今的张贵荣每天的生活都与书法分不开,在别人放松休闲的节假日,他还忙着为少儿学员们辅导技法训练,创作的时间少之又少,他便利用有限的休息及课余之闲来看书、练字。他是忙碌的,但同时又是充实的,从教十几年来,他教过的6000余学生中200余人获奖,80余人获书法类B级证书,10余人获A级证书。学生的成绩是对张贵荣辛勤付出最好的回报。

 

 

 

笔墨耕耘天行健

——画家张明宇

 

走进画家张明宇位于闹市一隅的家中,古色古香的气息扑面而来,60多平米的两居室被大大小小的各色明清家具堆得满满当当,让人眼花缭乱,沿着窄窄的通道小心翼翼地挪动脚步,墙上的字画与栽植的几盆兰草、睡莲让人于车水马龙的喧闹中顿觉雅静。寒喧间,刚从上海进货回来的张明宇谈起今年的女装流行趋势头头是道,时装店老板内行的话语多少有些干扰了来访者的思绪。将代表时尚潮流的服装与象征传统艺术的中国画创作和同一个人联系起来,不禁让人匪夷所思。迎着记者困惑的目光,张明宇将自己几十年的人生轨迹一一道来……

出生于浙江台州的张明宇,外公家是当地有名的书香世家。喜爱书画的外公与浙派国画大师蒲华交往甚笃,外公家中存有蒲华及清代名家的书画作品多幅。逢年过节,前来走亲戚的张明宇常常被这些艺术珍品所陶醉,在心底萌发了学习绘画的兴趣,儿时的记忆如烙印般深埋心中,蒲华作品的笔墨技法、构图等深深地影响了张明宇的绘画风格。即使远离家乡,他仍从《蒲华绘画集》中继续汲取艺术的营养,获取创作灵感。

蒲华的作品将张明宇引入了绘画艺术的学习之路,而一次偶然的机会观看国画大师李可染的记录片,则使少年张明宇深受震撼,做一名优秀的画家成为他的理想所在,他学习绘画的劲头更足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虽然无缘进入大学进行正规而系统的学习,但张明宇就是这样一个有心人,他抓住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或拜师学艺,或虚心求教,或观赏名人名作,以提升自己的绘画水平。上中学时,张明宇在当地颇有名气的几位画家指导下进行正规的绘画学习,在当地一家皮革厂上班后,将业余时间全部用来练习绘画的张明宇在一次出差去杭州期间,专门拜访著名书画家、中国美院的王伯敏教授,得到这位台州老乡的热心指点,并为他题字“问耕室”,意为只用心耕耘而不问收获。后来又有幸得到潘天寿嫡传弟子吴野夫的指点,绘画技艺有了显著的提升。1986年,张明宇考入成都科技大学进修皮革专业,学习期间,他接触到了大师陈子庄的画作,从中学习山水画的构图及用墨的精道。为学画,他还专程去上海求教于中国画院的著名山水画大师应野平,毫无大师架子的应野平平易近人,他的悉心指点使张明宇获益匪浅。

正当张明宇雄心勃勃地想在画坛闯出一番天地时,一股下海经商之风席卷了浙江沿海,看着周围的人一个个离开家乡各自打拼,不甘心被视作“没出息”的张明宇也背起行囊,于1989年来到古城天水。在商海折腾几个来回之后,张明宇拥有了一定经济实力并娶妻生子,从此定居天水,夹杂着台州口音的天水话,吃浆水饭,张明宇一点点地适应着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唯一不变的是对绘画艺术的热爱与痴迷。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