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抒写高原魂——画家王雄熙

2011-04-29 来源: 浏览量:
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她已经成为一名在国内外颇有影响的知名女画家。1998年被甘肃省委、省政府评为我省文艺界唯一的优秀女专家。她的作品多次出版发行,被《美术》、《十月》、《画苑英萃》、《书画缘》等众多报刊大篇幅刊登。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美术展览;《情风》、《秋颂》、《春酣》等国画作品被众多艺术殿堂和国内外名人收藏。1994年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将其12幅绘画作品制成清新雅致、别开生面的专辑挂历,获得“诗书画印,相得益彰”的美誉。2001年受邀在法国巴黎举办了个展,参展的《荷香》、《清秋》、《冬已去》等12幅作品代表了她独特的艺术风格,受到法国观众的欢迎。《欧洲时报》、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曾撰文给予高度评价。此外,她在金石篆刻、剪纸方面成果颇丰。曾为包括路易·艾黎在内的国内外名人和书画家治印数百方,“刀刀寓深意,方方见功力”。她以生肖、丝路风光为素材的剪纸作品曾受邀东渡日本,参加展览。
 
    正当她在艺术中孜孜以求、不断探索获得新的收益时,丈夫的猝然离世使她一度深受痛楚的煎熬。渐渐走出伤痛的张维萍铭记着大学时老师的教诲:“人不在于活得长久,要为社会留下有益的东西,不要留下垃圾。”丈夫虽然走了,但他热爱家乡、努力弘扬民族文化、为艺术献身的精神时时感召着与丈夫心心相印的张维萍,使她无法停下自己在艺术上继续奋进的脚步。
 
 
 
 
 
 
 
 
 
 
 
 
 
 
 
 
 
 
 
 
 
 
 
 
采得百花酿成蜜
 
    打开丁尚德的画卷,一张张作品尺幅庞大,或群山迭翠,或层林尽染,或姹紫嫣红,或硕果累累,令观者无不惊叹。这位个子不高、面色红润、精神矍铄的六旬老人,其创作精力之旺盛,思路之清晰,题材之丰富更是令书画界“小字辈”自叹弗如。
 
    “我喜欢绘画就像瘾君子吸毒一样,年龄愈大,画瘾愈深,其他一切都可以舍弃,唯独绘画对于我是一天都不能少的。”虽然已过花甲之年,但丁尚德对绘画有着年轻人一般的激情与热爱。几十年的风雨历程,他仍然清晰地记得自己踏上艺术之路的每一步,所留下的每一个脚印……
 
    古人云: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上小学时,对绘画颇有天分的王毓琪是他的同学兼好友,受其影响,丁尚德也渐渐地爱上了绘画。他的一幅作品被王毓琪送去参加市美术展览并获奖,丁尚德在感激好友的同时也给自己以极大的鼓舞,对绘画的兴趣也越发浓厚。上中学后,同样喜爱绘画的周嘉福也加入进来,绘画将三人紧紧联系在一起,成为志趣相投的好朋友。他们在天水一中包揽了学校办板报、绘制壁画的任务,直至一同考入西北师大美术系。
 
    在大学里,刘文清、汪岳云、韩天眷等名师的悉心指教、对艺术孜孜不倦的求知欲再加上自身的勤奋刻苦使他的获取终生受益无穷。学习期间,适逢1960年全国性的大饥荒,饥饿使大多数人无法维持正常的工作、学习。在班里坚持上课的7个学生中,丁尚德便是其中之一。身体的虚弱常常使握笔的手抖个不停,手中虚汗直淌。即便这样,丁尚德也没有放下手中的画笔。他用自己的优异成绩赢得了几位老师的喜爱,特别是教授山水的汪岳云老师对他更是青睐有加。早已是全国知名画家的汪岳云无论教学、创作都是一丝不苟。对学生严格要求的汪岳云面对爱徒也很少褒扬,每当丁尚德拿着自己的作品请老师指点,他总是一一指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批评。喜爱画梅的丁尚德曾经拿着自己颇为得意的一幅作品请汪岳云老师指点,满以为能得到几句称赞的丁尚德却被老师严肃地指出,画的不像是梅而更像藤条,枝干没有表现出梅傲立严寒的坚硬风骨,相反有藤条的柔软质感。汪岳云还告诉他,画梅的重点在于突出其精神,用枝干的虬曲、坚硬来表现作品的意境及神韵。恩师的谆谆教诲深埋于心,使他在打下坚实的绘画功底的同时,也学会了对自己严格要求,不断提高。
 
    几十年来,丁尚德先后在清水县文化局、文化馆、市文化馆工作,培养了包括清水县三任文化馆馆长在内的大批绘画爱好者,画家靳永红、张应生、吴少明都曾受教于他。而与此同时,他一直未放弃绘画创作,并在不断学习、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并在绘画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擅长国画花鸟,兼攻山水、人物,花鸟画构图饱满,热烈繁丰,形成密不透风、疏可跑马的厚实画风,山水画以反映西北黄土高原风貌为主,用笔老辣,苍劲浑厚、寓意深邃,人物画意境远奥、精谨简约,追求含蓄委婉、淡丽高远的典雅情趣。
 
    他的作品都是选取生活中熟悉的素材。在清水县工作时,家里饲养的一群鸡成了他写生的“主角”,并多次出现在他的作品中,如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的国画《春醉》、获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全国名人名作邀请展一等奖的《群鸡图》等。2003年,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创作的《福到农家》,前景是一棵硕果累累的柿子树;中景是挂满枝头的玉米;远景则是一间贴着鲜艳窗花的窑洞;大院里一群鸡正在欢快地啄食,寥寥几笔点出农村生活的富裕。该画由毛主席纪念堂展出收藏,并入选毛主席纪念堂珍藏画集《东方红》。
 
    此外,他的国画《深秋色更浓》获2001年海峡两岸书画交流展金奖,《报春》获全国首届咏梅诗书画大展优秀奖,并多次获甘肃省美展大奖和敦煌文艺奖。多幅作品被齐白石纪念馆、山东、宁夏、甘肃等多家美术馆、博物馆收藏。举办个人画展4次。
 
    丁尚德常说:“绘画作品要有自己的风格,只有突出个性特色,作品才可能流传下去,古今中外的经典名作皆为作者的个性流露。”为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多年来,他坚持写生不辍,同时,拓宽题材,在意境、笔墨技法等方面寻求突破。他感到花鸟题材的作品难度不小:内容不外乎梅、兰、竹、菊,而千百年来此类作品已成滥觞,形成了固定模式,突破空间不大。山水题材的发挥空间相比之下要大很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近两年来,他更是将创作的重心转向山水画,并着力研究在作品中如何表现天水的地域特色,以区别于陕北的黄土高原。为收集素材,他走遍了我市附近的大小林场,小陇山林场更是每年必去,那里优美的自然风光深深地感染了他,家乡的山山水水都一一被他纳入画笔。
 
    如今退休在家的丁尚德,卸下工作的重任,又挑起家务的担子,背负着“甜蜜的负担”让他其乐融融。每天,当儿孙们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去后,宽大的客厅便成了他进行绘画创作的地方。拿起画笔,在宣纸上细心勾勒,让脑海中积蓄的景致一一展现。生活中难免烦恼不快,但只要拿起画笔,他便心如止水,波澜不惊,平心静气于艺术创作中去。丁尚德说:“画如其人。画到成熟阶段,便从有‘法’到无‘法’,最后成为作者自我思想感情的宣泄。而我正处在遵循其‘法’而寻求突破至无‘法’的阶段,所以前面的路还很长。”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