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追寻
2011-04-29
来源:
浏览量:
专访我市著名画家陈华强
凡是喜欢绘画的人,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大都会下意识地在脑海里勾勒那些自己素未谋面的画家形象。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画家和人们想象中的相距甚远。但初见陈华强,却使人感到他是那么符合人们心目中的画家形象——一头乌黑浓密的长发,作为艺术家标志的络腮胡子,清瘦的身材,眸子里透出的是一种睿智和大度,一种风趣和幽默,一种高雅和灵动。
作为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水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天水市书画院副院长的陈华强,曾在中学做过五年的美术老师,在武山县文化馆工作过八年,期间还曾到成都的世界乐园里当了三年的总工艺师,对于不甘寂寞的他来说,这些经历都是人生的一笔可贵财富。不同的人生经历,刷新了他的艺术思路,开拓了他的绘画视野,对他日后形成恢宏大气、云卷云舒的艺术风格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毕业于天水师院美术专业的陈华强,曾一度痴迷于油画,到天水书画院工作后,又专攻山水。他认为,作为一个好画家,对生活、对大自然都要有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感触。为提高绘画水平,他不断寻求突破山水画固定模式的技法。武山县草川乡风景优美,但由于地处偏僻而少为人知,陈华强被草川的美景深深地吸引住了。在武山文化馆工作的那些日子里,他和我省著名书画家宋武征先生相约,每年都要去草川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采风写生。到天水书画院工作后,他每年都要和同事们在更广阔的天地中拓展艺术视野。陈华强在大自然中寻求日月精华,在原生地上倾听天籁水影,在皓月星空下进行心灵的对话。陈华强在画山水的时候,对一草一木一石一虫,无不倾注了真挚的思想感情,以至于在好多时候,他感到自己都和山水融合在一起了。
陈华强的外貌,给人一种桀骜不驯的印象,但他在为人处世上,却谦和低调,不事张扬。他常说自己坐亦禅,行亦禅,干啥都是禅,言谈中颇有佛家出世入世的味道。这和他自小受到的家庭教育有关。陈华强十几岁的时候,适逢“文革”,早年投身革命的父亲,被“造反派”迫害致死。母亲一个人拉扯着六个儿女艰难度日,她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笃信佛教的母亲为人宽容大度、明事理,她教育儿女做人要有傲骨而不可有傲气。有一次,她对陈华强当副县长的兄长说,来乡下看她的时候千万不要坐公家的小车来,要骑自行车来,千万不要给乡亲们显摆。这件事给陈华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至今仍让他记忆犹新。陈华强性格开朗,风趣幽默,坦荡中有几分率直,简单中有几份刚强。他说,如果一个人的性格过于倔强,有时就会做出损人损己的事来,于是他常常把画山水的过程当作修身养性的过程,他觉得人的性格就应顺应山水的规律。像山时,或奇峰高耸,或幽壑藏秀;像水时,或湍流奔腾,或悄然无声,皆随着周围的环境变化而变化。只有顺应了自然界的规律,即使历程多么曲折,终会归入大海,才能感受到海纳百川的博大境界。
陈华强喜欢在大尺幅的宣纸上笔走龙蛇,淋漓尽致地宣泄自己的情感。运笔时,陈华强不仅展示着山水的博大精深和大气磅礴,也不忽视一枝一叶的细部特征,尤其在山水画的黑白对比、虚实对比、大小对比上更是反映出了画家深厚的艺术功底。每当他铺开宣纸时,他就觉得自己像一位久经沙场的将军,蜿蜒起伏的山峦、湍湍奔流的溪水、曲折盘旋的小径、苍翠欲滴的树林在他的画笔下栩栩如生地被一一展现。只有在工作上大度,在艺术上大气,在生活中大方的画家,胸中才能容纳下自然万象,才能达到笼天地于形内,聚万物于笔端的艺术境界。
在陈华强的书橱里堆放着许多各种各样的获奖证书和作品入选通知,他的作品《高原风暖》、《胡杨魂》、《故园》、《春云出岫图》等给他带来了不少的荣誉,但他皆淡然视之,因为他觉得,对于一个画家来说,耕耘远比收获要重要得多。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