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埙曲欣赏(图文)

2010-12-27 来源: 浏览量:
 
 
 
 
骨埙商代埙的造型已比较稳定,发音孔增多,发音能力增强,表现力大大提高。
在周代的乐器八音分类中【指金(如钟)、石(如磬)、丝(如琴、瑟)、竹(如箫、管)、匏(音袍,如笙、竽)、土(如埙)、革(如鼓)、木等8种乐器。】,埙被列为土类乐器,陶埙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所载的29种乐器之一。我国古代音乐有雅乐、颂乐之分,当埙作为乐器进入宫廷乐队以后,也根据这两种音乐的需要,有了雅埙、颂埙之分。雅埙形体较大,状如鹅卵,音响浑厚低沉;颂埙形体较小,状如鸡子,发音高于雅埙。埙用于雅乐部,常常与篪(音迟chí)配合演奏。因此,古时把埙、篪两种乐器视为兄弟乐器。
我国古书上对埙的文字记载并不多。《尔雅》注:“埙,烧土为之,大如鹅子,锐上平底,形如秤锤,六孔,小者如鸡子。”
《旧唐书·音乐志》说:“埙,立秋之音,万物黄也,土为之……”。《诗经》云:“伯氏吹埙,仲氏吹篪(音迟)”,埙与篪的组合是古人长期实践得出的一种最佳乐器组合形式,由于埙篪合奏柔美而不乏高亢,深沉而不乏明亮,两种乐器一唱一和,互补互益,和谐统一,因此被后人比作兄弟和睦之意。古诗云:“天之诱民,如埙如篪”,说的是上天诱导平民,犹如埙篪一样相和。埙篪之交也象征着中国古代文人的一种高尚、纯洁和牢不可破的友谊。
唐代郑希稷在《埙赋》中说:“至哉!埙之自然,以雅不潜,居中不偏,故质厚之德,圣人贵焉”。这就是说,埙所发出的自然而和谐的音乐,能代表典雅高贵的情绪和雍容的气度。所以古代的圣人们是十分器重这种乐器的。
埙的音色幽深、悲凄、哀婉、绵绵不绝,具有独特的音乐品质。也许正是埙这种特殊音效,使古人在长期的艺术感受与比较中,赋予了埙和埙的演奏 以一种神圣、典雅、神秘、高贵的精神气质。《乐书》说:“埙之为器,立秋之音也。平底六孔,水之数也。中虚上锐,火之形也。埙以水火相和而后成器,亦以水火相和而后成声。故大者声合黄钟大吕,小者声合太簇夹钟,要皆中声之和而已”。
古人将埙的声音形容为立秋之音, 使我们体会到一幅朦胧而令人神往的艺术画面:秋天是金黄色的,是冷静的,是发人深思的,时光流逝,又有一种淡淡的悲凄和感伤。秋风扫落叶的现实,又使人平添几分愁绪。这就是埙的声音,这就是立秋之音。从某种意义上说,埙,不是一般用来把玩的乐器,埙是一件沉思的乐器,怀古的乐器,这就难怪它“质厚之德,圣人贵焉”了。
埙的制作并不十分复杂,一直延续了几千年,但后来一度几近失传。到清朝末年,人们除了在欣赏宫廷雅乐时偶而听到埙乐外,几乎不记得还有埙这样一种乐器了。到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公演中埙乐几绝于耳。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